我国饮食文化有哪些特点呢?

  我国饮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无论是食物取材、利用,还是食物加工、烹调技术都享誉世界。但是,以往我国大部分群众对食物的认识还仅仅是“为了吃饱”,提高一级的要求是“吃好”。至于什么是“吃好”很多人理解是“色、香、味、形”,缺乏营养科学理念和均衡营养的要求。
  除特殊情况外,无论是通过食物、饮料,还是通过营养素补充剂,营养的摄入都必须通过吃、喝等个人行为来完成。所以,主动学习和接受营养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营养理念,是改善营养的关键和入口。

多年来,我国营养知识教育非常薄弱。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教科书中都没有营养知识。
  除食品、营养、医学专业外,其他专业几乎涉及不到营养的有关知识。有人说,中国的营养盲多于文盲,这话很有些根据。我国居民营养存在如此多的问题,有些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受其制约,但是大部分是知识和观念的问题。

营养的改善对于人类体格、智力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文明进步很重要。
  一些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认识到营养的重要性,美国等国家从上个世纪30、40年代以来陆续立法,保证国民得到必需的营养,保证他们的身体成长和健康。当前,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反应到人们生活日常膳食上,已经开始从“温饱型”向小康时期的“营养型”转变,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了讲求科学膳食、平衡营养的经济条件;反应到医学统计上,我国疾病病谱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疾病的发生从急性传染性疾病为主转为以慢性非传染病为主。
  多少年来我国盼望的从以治疗为主转向以预防为主(营养的改善是重要条件)的卫生工作方针有了实现的可能。中国**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则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意。所以,改善城乡居民的营养状况,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是发展新阶段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dalian/25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