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饮食文化的介绍

一”是每天1袋牛奶,内含250毫克钙。

“二”是每顿摄入主食2两(100克),每天6~8两(300~400克)。

“三”是每日进食高蛋白食物3份,每份可以是瘦肉1两(50克),或大鸡蛋1个,或豆腐、或鸡鸭、或鱼虾2两(100克)。

“四”是指四句话:有粗有细(粗细粮搭配),不甜不咸(食盐每日6~7克),三四五顿(总量控制,多次进餐),七八分饱。

“五”是指每日500克蔬菜及水果,另外再加上适量烹调油及调味品。

“红”是指每日饮红葡萄酒50~100毫升,有助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及活血化淤,预防动脉硬化。

“黄”指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南瓜、西红柿等。这些食品中含丰富的胡萝卜素,可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和肿瘤等的发病机会。

“绿”指绿茶及深绿色蔬菜,绿茶有抗肿瘤、抗感染作用。

“白”指燕麦粉或燕麦片每日食50克可使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下降,对糖尿病患者效果更好。

“黑”指黑木耳,每日食5~15克,可降血糖及血胆固醇,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

中国饮食文化有哪些主要内容?

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项:饮食理论、饮食审美、饮食神髓、饮食风俗、饮食流通以及烹食历史、风味流派、传统特色、筵席文化、筷子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内容,此外对我国独特的饮食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的梳理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国有哪些传统的、独特的“饮食文化”?举例说明一下?

那就说说我们老家的独特饮食——河北保定漕河的驴肉火烧:

驴肉火烧华北地区极为流行的传统小吃,起源于保定。广泛流传于冀中平原,卤好的驴肉伴着老汤汁加入酥脆的火烧里面。作为河北省餐饮文化中心和冀菜发源地的保定,驴肉火烧经过勤劳的河北人民不断地发展和推广,终于使驴肉火烧闻名大江南北。在华北地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驴肉火烧的店铺,完全融入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之中。另外河北河间也有类似名称食物,不过做法和味道却大不相同,最直观的区别在于保定的驴肉火烧是圆的,而河间的驴肉火烧是长方形的。据《史书记载》驴肉火烧源于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河北保定,现在遍布燕赵大地。 驴肉先以大火后以温火炖,配以近20种调料,烹煮时间长,熟度透彻,色泽鲜嫩,肉香而不柴,香味绵长,酥软适口。据医书载:驴肉补血、补气、补虚,阿胶滋阴补血、补肺润燥。可见驴肉不仅味道鲜美,还有保健功能。驴肉火烧在北京、天津和河北餐饮市场享有盛名。 2018年8月,驴肉火烧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保定驴肉火烧的发祥地为保定市徐水区漕河镇。漕河系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境内河流名称,漕河镇以漕河命名。漕河驴肉火烧历史悠久。相传,宋代时漕河码头有漕帮和盐帮两个帮会。漕帮以运粮为业,盐帮以运盐为业。双方为称霸码头,时常大动干戈,最终以漕帮大胜收局。漕帮俘获盐帮驮货的毛驴无法处理,便宰杀炖煮,设庆功宴;再将肉夹在当地打制的火烧内吃。漕河驴肉兴起,名吃由此诞生。

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其后代同室操戈。朱元璋的四儿子燕王朱棣发兵与朱元璋立的继承人——明惠帝朱允炆开战。朱允炆派大将李景隆与朱棣鏖战在白沟河一带,李景隆兵败退到徐水漕河镇。军中粮食匮乏,李景隆无奈命军士杀军马充饥。当地百姓有吃驴肉的习俗,所以烹饪的马肉也尤为香。自此烹马为食也成徐水漕河镇的习俗,制做出的马肉味道益美。清代,康熙重农桑,禁屠戮牛马,漕河一带士人便改以食马肉习俗,仅以驴肉食用;又加驴比马价格贱,人们专养驴食用。再有当地烙制的火烧外焦里嫩,刚出炉的火烧夹上烹制的小驴肉,成为遐迩闻名的当地名吃。

小时候老家村里供销社每隔几天就会杀一头驴,做成驴肉,炖肉的汤加上淀粉等做成焖子,那时候家里没钱,吃不起驴肉就买焖子,夹火烧来吃,比驴肉要便宜的多,而且味道也很好吃,上学的时候带到学校和同学们分享,成了每周末大家最盼望的美味。

正月十五无宵佳节家家户户食汤圆,我们浙江萧山这儿百百姓叫“吃汤团”汤圆以五丰的为最佳当然现在在当地小超市里买“宁波汤圆”吃起来也很地道的。还有清明节包饺子我们萧山当地叫“格子”皮的颜色分清、白两种里面的馅料普遍用咸菜肉丝和豆沙两种:一种咸菜肉丝裹饺子吃起来咸而不腻,还有一种豆沙裹的吃起来香甜可口就味道正好!还有一种小吃大家肯定知道“粽子”说到粽子我们当地有一种叫“离了端午粽子不香”的说法。在萧山最好吃的是红枣粽,先拿棕榈叶裹成角装里面放进糯米和几颗江枣包裹线绳绑好放在一边,然后在大锅内放进冷水上面放一个蒸笼,里面放入中粽子等水烧开在过一些时间把粽子蒸熟拿出来。粽子的香气四溢直接用剪刀把粽子解开放入盘中就可以食用了。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dalian/29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