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与家教有区别吗?

我们说身教重于言教,但是有没有比身教更加重要的呢?如果我们在一个更大的定义域里面来看待这个问题,那么,家风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更为重要的了。孩子最重要的素质来源于社会遗传,就像孩子最重要的身体素质来源于生理遗传一样,社会遗传决定了孩子的心理成长基因。而社会遗传又与生理遗传不同,生理遗传只能来自于父母,并上溯到父母的上辈,而社会遗传来自于和孩子接触的所有人,首先并且主要是家人,只要和孩子有接触就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所有能够进入孩子眼睛的行为和进入孩子耳朵的声音,事实上都是对孩子进行教育。因此和孩子接触的每一个家庭成员其实也都是在对孩子上课。因此,作为家庭乃至家族整体素质反映的家风就比单独亲职的身教对孩子的影响还要大。

就像生理遗传把我们的生物基因密码隐藏在身体里面一样,社会遗传也把我们的成才基因密码隐藏在我们的品行中,它限制、制约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越是需要良好素质的位置,这种深深打在脊髓里的家风的烙印表现的越明显。好的家风是人生之宝,坏的家风是人生的恶疾。


家风是比身教更加深层次的,而比家风再深一步的是乡风,所谓“十里不同风”。比乡风更深层的是区域文化,如“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岭南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海派文化”“京派文化”等等等等。比区域文化再深一步的就是民族性和国民性了。因此社会遗传是深深的植根于社会的,当我们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家庭教育,我们就不会固守那种狭隘的观念了。

岭南民俗中既有中原传统的东西,也有百越的遗风,还充满洋味,形成这种奇异特色的原因是什么?

岭南确是一个文化多元地区。百越遗风是它最原始固有的东西。历史上北方战乱导致大规模人口流向这里,带来了中原的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所以会有中原影响在内。同时这里还是(直到今天)与外国交往贸易的窗口。明清闭关锁国也只允许广州与外国人来往交易,所以这里会受西方深刻影响。故岭南集百越、中原和西方民俗于一身

传承和发扬岭南文化,作为广东的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1、深入学习岭南文化,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将其运用在实践中,深切感受岭南文化的魅力,热爱广东,保护文化遗产;
3、热爱并宣传岭南文化,做岭南文化的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弘扬者。

韶关的饮食文化有那些?

龙归冷水肚
  
  龙归冷水肚,其名平俗,但美味共赞。这个菜色以前还未列到粤北谱之中,是近几年来尝用者交口称好而广为传开的。作为韶关市民,上至官员,下至百姓,大多有过不嫌远乡村里,专程亲尝之行。有些还尝一次馋,隔三差五再来。
  
  烹制猪肚,大都作为卤味,汤料食用,如要使其成为肉爽香郁的一道熟菜,做起并非易事,据说,前几年,在曲江龙归有位好掌勺之人,有一闲来无事,买了市上猪肚回家事厨,因火候欠妥,难于嚼食。事后忽想,猪肚肉质内硬外软,制作理应里外兼顾,灵机一动,遂即采用猛火煮冷水浸的厨艺,加以佐料精烹,不知经过多少尝试,终成佳肴。菜成之后,其爽可口,香郁肉甜,独辟一味。至于烹煮猪肚时要经过多少次间隔多少时间的冷水浸泡,之后需要什么调料,这些众人不得而知。只知道是当地的井水浸泡的,才有这特独香味。近来也有好学之人知其大概,如法泡制,但仍味欠佳境。

爆炒山坑螺

  到韶关,不能不吃爆炒坑螺。由于韶关属山区,山坑溪圳多,山坑螺痍喜欢生长在这样的自然环境里。
  
  山坑螺,体积小巧尖长,呈圆锥形,如小手指大小,四季韶关各县(市)都有山坑螺上市,秋风起,是嘬山坑螺最佳时间
  
  好的山坑还得有地道的厨艺。烹调颇为讲究。上乘的方法要先将螺放入清水浸净,去其壳内的杂物,再放入常温的鸡汤浸泡喂养,以增加其鲜甜的肉,然后钳去尖部的螺壳,便于入味、食用。爆炒时,还要配齐青椒、紫须、姜、葱等佐料,这样才能制作出具有粤北风味的山坑螺。
  
  由于山坑螺肉,有着独到的鲜爽味,吃法独特,乐于此道的大有人在。尤其是宵夜闲聚在街边小店,约上好友,消遣小聚时,炒个山坑螺以助谈兴,是品尝韶关风味的理想小吃。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dalian/32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