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地域文化底蕴对经济的影响

影响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十个关键因素 中国城市竞争力每一个要素之间都有很强的关联性和互动作用,都将直接影响城市的竞争能力,归纳起来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有如下十个方面: 第一、国际化程度。城市竞争力是以全球资源流动为背景的。开放度越高的城市,集聚国际资本和社会财富的可能性越大,竞争力越强。而依靠本土市场和传统资源的城市将逐步失去自己最终的竞争力。 第二、后工业化的城市产业结构。城市产业结构直接反映着城市未来经济取向,是城市价值活动和价值流的重要支撑。一个现代化城市的产业结构应该是以第三产业为重心的新城市经济模式。 第三、流量经济。一个企业的价值取向主要看它的现金流,一个城市的价值取向主要看它的价值流。流量经济是指一个城市以相应的平台和条件,吸引区外物资、人力、资本、技术、信息、服务等资源要素向区内集聚,通过各资源要素的重组、整合来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升级和扩充,并将形成进而扩大竞争能力,向周边和外界辐射扩张。在资源要素高效、规范、快速、有序的流动中实现价值,再循环往复不断扩大规模和持续增长,从而提升城市竞争力。 第四、市场开放度。市场开放与管制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具有活力的重要标志。政府对市场干预程度、对关键性产业的非垄断程度、对行政审批的简化程度、对进出口的限制程度和地方保护程度等直接反映着城市竞争力水平。 第五、企业家。企业家是城市活力的灵魂。一个城市的繁荣与这个城市能否培育出或能否培育多少个世界级、国家级、地区级企业家直接相关。一个大企业家就能造就一个大企业,而一个大企业就能造就一个城市,青岛的海尔、海信、绵阳的长虹等就是例证。不仅如此,优秀的企业家还是城市经济的发动机和孵化器,它不仅改变一个城市传统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更重要的它将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和价值取向,并且能够克服传统惯性引导政府建立起新型的适应企业竞争需要的现代思维模式。 第六、创新环境。在全球资源快速流动过程中,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全面整合,而整合的最佳手段就是在不断创新中重组。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源泉和动力。政府必须不断地创造最佳的创新环境,并制定政策刺激创新。创新不仅为城市产业结构带来升级和优化,而且将促进产业扩充和产业价值链的形成,从而增强城市价值活动和价值流,以提升城市价值。 第七、人力资源。一个城市的人力规模、人力结构、人力素质、人力资本投入及人力供求关系直接地影响城市发展。一个有竞争力的城市,取决于这个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人数是在快速增长还是下降。如果这个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人数是快速增长的话,那么这个城市的潜力是很大的。而且,竞争的动力来源于创新,而创新能力的大小是与人的素质直接相关的,最关键、最直接的是城市决策团队和第一领导者之间的协调能力,领导者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城市竞争力水平。 第八、城市治理结构。管理城市就是管理发展。城市发展能力建设的核心是城市竞争力建设。城市管理是社会公共生活的管理。如同管理一个企业一样,它需要对管理的目标与过程有明确的了解,并且要有合理科学的治理机制。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传统力量和制度方式建立一个政府、市场、社会相结合的提高增长质量的城市治理结构,并已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从权力管理到权威治理,从行政审批到政务公开,一个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城市是和一个负责任的、高效率的政府机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 第九、城市品牌。品牌是城市竞争力的制高点、是最有价值的城市财富。品牌使我们发现了城市的商业价值,因为城市的真正价值实际上源于城市价值活动的外部,存在于城市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头脑中。有趣的是,品牌价值体现在它的无形中,最具魅力之处在于它能够引起人们的意识、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而成为城市的潜在消费者并且为城市创造形象、信誉和声望,品牌价值还在于其创造财富的巨大潜能,和持续不断地创造新价值。 第十、城市群和城市联盟。城市群是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向周边城市辐射,共同建立的城市利益共同体。在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长三角、珠三角,大北京城市群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城市竞争进入了区域性集团化新阶段。这三大城市群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53%,土地面积只占全国的1.24%。但它集聚了全国GDP的30%,利用外资的73%和出口总值的73%。由此可见,城市群在提升城市竞争力中的巨大威力。而城市联盟是城市集群反空间的竞争模式。它不是利用区位优势,而是借助市场空间和资源要素的流动和整合,形成资源关联度和经济一体化的协作系统,以抗衡或超越竞争集团的资源配置机制。正在培育中的东盟自由贸易区、中亚自由贸易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等组织的雏形正是这种模式的例证。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dalian/4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