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健康素养包括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方面。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与基本素质。居民健康素养评价指标纳入到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之中,作为综合反映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评价指标。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健康数据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仅为9.48%,即我国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的人口比例为9.48%。

如何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如何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健康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无论从素质教育的长远目标来讲,还是就教育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而言,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都是十分迫切的。

首先,中小学校的健康教育为儿童、青少年的终身幸福奠定了基础。处在生命准备期的儿童、青少年,他们在生命初期所形成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很可能会对他们一生中其他发展阶段的行为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次,中小学健康教育是影响整个人群、家庭和社会的治本措施。学校是各阶层、各种环境中成长的儿童汇聚的场所,健康好坏杂处,接触机会多,不容易防范。如果在学生中爆发传染性疾病,则可以通过学生而波及家庭,造成更大范围的流行。

再次,中小学健康教育是促进全民基础保健教育、提高群体素质的有效途径。虽然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改善,但饮食结构不合理,因而加重了学生肥胖的发生。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导致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中小学生长时间玩游戏机以及在家里长时间观看电视,进一步加剧了近视的发生。要在短时间内使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较大的改善,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开展中小学健康教育,切实普及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现状分析

低年级的儿童正处在发育时期,身心健康的基础如果不在此时奠定,那么他们终身不易得到美满的健康生活。另一方面,儿童的可塑性较大,容易形成“动力定型”,是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必须从此时开始,否则,不良习惯久则成癖,积重能返,从而贻害学生终身幸福。

因此,学校必须切实做好健康教育,避免学校成为一个疾病传播源。从积极的角度看,儿童青少年是健康教育的最佳目标人群,因为他们与家庭、社会有着天然而广泛的联系。小学生一旦获得卫生知识、正确的健康观念和行为技能,不仅儿童自身可以愉快地生活,而且还会对其父母、邻居、亲友以及社会产生良好影响,以至有可能发挥移风易俗的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

从我校体质健康综合评定结果可以看出,我校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有下降的趋势。特别是交情体重、肥胖、超重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男生“胖墩儿”和“豆芽儿”逐年增加,女生的身体形态指标比男生好。这与现今社会中“独生子女”被视为“小皇上”,营养摄入过多,而参与体育活动时间不够充足有相当的关系。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很多家庭把自己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下一代即这群孩子身上,对于孩子会造成无形的压力。使得孩子怕出错怕在别人面前丢脸,造成了他们不敢尝试和胆怯的心理。生怕考试成绩不好,心理压力过大,以至于对孩子的心理成长造成了不健康的影响。

四、研究的假想

在中小学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还在于,我国正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今后,中小学阶段已成为人人必经的阶段。同时,学校具有群体生活的特点,这有助于健康教育的组织和实施。因此,做好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将起到积极作用。

只有健康的儿童才能在学校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经常因病缺课、佩戴眼镜、因情绪障碍而滋事生端、营养不良、长期精神倦怠、遭受虐待等类型的儿童,即使采用最好的教育方法,他们也无法高效率地学习。我们不应忘记,教育不仅仅是为未来做准备,更不是以牺牲现在来为未来做准备,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是每个儿童必须经历的生活,这种经历会深刻地烙印在他们的心里,会影响他们未来的精神生活,甚至决定他们将来的幸福。

五、体现研究过程的记录资料

健康教育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相联系,小学阶段开设健康教育课的目的是把卫生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和促进身心健康。因此上好健康教育课,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懂得怎样去获得健康和保持健康。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jiankang/3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