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房价是便宜还是贵?

泻药!价格很贵!也很鬼!下面咱们一一道来····

1、 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要想想中国人口基数

从新中国成立到迈入21世纪初,中国的经济一直在压抑中进行,一直在进行着农业是基础的坚 定信念,中国人吃饱饭的时间真的很短很短!在这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咱们的人口成倍数的增 长!

1986年到0216年人口年增长

1950年到2010年人口普查递增

据表格数据中,咱们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咱们的人口基数翻了3倍,看着这可喜可贺的人口数字,上层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忧愁。不能一直指望着农业吧,地还是那块地,每年种的粮食就那么多,可是人多了。吃都吃不饱指望他们交税(交粮)有点难度,交粮自古至今都不好收。需要改变必须改变,不然就会出问题。

这么多劳动力怎么把他们解决掉,是当前紧急且重要的事情。唯一的方向就是工业!重点方向放到了如何提高企业利润上面来,企业有利润才能完成积累,才能再投资,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如何提高利润呢?1)提高收入;2)降低成本。

如何提高收入?国家直接赋予企业垄断地位,而为了确保企业有了利润之后能够继续再投资而不是挥霍掉,并且防止投资的方向不是国家想要的,于是国家全面接管各大企业。这就是垄断国企的来源。

如何降低成本?大幅压低员工的工资。但是员工总要生存对吧,与此同时就要压低员工的生活成本。于是乎,生活必需品开始全面管控。因为人为扭曲价格必然造成短缺,而短缺就必然带来管控,粮票等票证制度随之诞生。

对农民来说,由于管控,由于统购统销,意思就是国家要你种什么你就要种什么,你的产出只能卖给国家,而价格是由国家来定。而国家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压低城市工人的生活成本。所以本质上,相当于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全国农民的劳动剩余转移到了城市企业。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剪刀差。同样的道理,人为的扭曲必然造成短缺,什么短缺呢?城市的位置,于是农民纷纷想要进城当工人,但是岗位是不足的,于是,大家都知道的,户口制度诞生。现在碰到跟你说怀念八九十年代的,铁定不是当年的农村人。

农民积极性下降怎么办,基本无解,因为你无法同时满足既要大幅积累劳动剩余还要维系农民的积极性。最后折中的办法——农村合作社诞生,用规模效应来解决。

钱是国家的一种信用象征,钱对于国家来说只是数字!

劳动剩余,本质上是不用向劳动者兑现或者暂时不用兑现的劳动产出积累!

你交的税,企业的利润,这些是劳动剩余。

而我要重点讲的,是你自己的钱,也可以是国家的劳动剩余。你把钱存银行了,就是国家的劳动剩余;你把钱买房子了,同样也是国家的劳动剩余。只有当你把钱买了吃喝玩乐的,这些劳动剩余才是你自己的。而如果你把钱换成外汇,那么劳动剩余就从中国所有变成了该外汇国所有。

考虑下这么一个问题,我国可以用外汇、可以用粮食、可用钢铁、可以用衬衫、可以用口罩,去美国换芯片,但是我国可以用房子换吗?可以用人民币换吗?

既积累了劳动剩余,又没有太打击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想一想,你是不是因为买房,而没有去把手中的钱和未来的钱拿去兑现当前的物资?

永远记住,资本积累不是积累钱,钱在国家层面只是数字,钱要多少可以印多少,但是印钱本身没意义,印钱不可能让国家富裕,没有基础的印钱只会变成津巴布韦,单纯印钱不会增大外部购买力,但是积累的劳动剩余可以。劳动剩余才是真正的货币之锚,中国能够支撑多少体量的货币,根本不在于有多少美元储备,或者其他的贵金属云云,而在于中国的劳动剩余积累是什么规模!

用微观层面举例子,假设我的劳动可以获得100个红薯,但我并没有真正得到100个红薯,这里面有几十个红薯被用于供养某个科学家了,又有几十个人红薯被拿去国外换石油了。如果这100个红薯都被我自己消耗掉了,这个科学家吃什么?石油又用什么去换呢?

当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去买房,去让渡自己的劳动剩余的时候,国家才能把这部分劳动剩余转换成为经济发展的资本积累,才能去供养大批暂时没有产出的研发,才能去把这些劳动剩余转换成为外部购买设备和技术的美元欧元日元。

如果想更容易理解,你可以大致把房地产看作是税收的一种工具也是可以的。

房地产在国家层面,是几乎不用支付什么成本就能产生的资产,土地没什么成本,所谓附着在房子上面的福利(子女上学、落户等等)在国家角度也没有什么成本,这些用低成本就能批量创造的资产可以换来大量的劳动剩余。

别看好像一直再提内需不足,但如果大家不买房子,而是把自己的劳动剩余拿去兑现,或者把房子卖了去消费,无非是会导致物价上涨或者贸易逆差而已,因为物资就那么多,要么就是出现物资管制,物价变化不大但是你就是买不到。如果大家要去把劳动剩余换成外汇,那更是不行,直接会削弱国家的外部购买力,结局就是更加严厉的外汇管制。

中国分房时代,没有买房压力,大家买买买了吗?并没有,要么没有足够的存款,要么有钱也没有票,甚至是国内根本没有合法销售渠道。

非洲和南美很多国家的劳动者都是挣多少花多少,不存钱也不买房,当天挣完当天花完,完美符合拉动内需的所有想法,结果国家发展起来了吗?实现工业化了吗?向发达国家迈进了吗?如果刺激消费就能快速发展那太简单了,政府只要给国民大量发送限时消费券就完事了,问题是,有哪一个国家是靠刺激国内民众内生性消费而成为发达国家的?别被西方经济学忽悠瘸了,别看他们怎么说的,看看他们怎么做的。殖民、掠夺、战争财、科技革命,这些才是西方发达国家起来的关键。

需求要和生产能力相匹配,有了足够的生产能力需求自然而然就有根本不需要刺激。反过来说为什么国内表面上看起来内需不足,根本原因还是在生产能力还不够,我们人均gdp堪堪过1万美元而已,是美国的六分之一,德国的五分之一,日本的四分之一,韩国的三分之一

只要你的劳动剩余还是一串数字,或者任何登记在中国境内的资产(不仅仅是房产,可以是任何资产),那么本质上这些劳动剩余都是没有兑现的,都是国家可以使用的,使用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体现为税收,可以体现为企业利润,可以体现为增发的货币,可以体现为政府发的债……

不要简单把这些理解为土地财政,土地财政只是这其中的一部分而已。事实上整个社会运行体系都包含在里面。当你全款买一个二手房的时候,你的劳动剩余已经让渡出来了。当你贷款买房的时候,你未来的劳动剩余也让渡出来了。不仅买房子的如此,开发商也是如此。房产交易,除了土地出让金和其他税费,剩下的钱是被开发商和卖房子的房东赚走了吗?看起来好像是,但你把链条再看远一点,开发商的钱能干什么,房东卖了房子拿了钱能干什么?为什么要严格的外汇管制?为什么有行业进入牌照?为什么核心命脉行业和大工程都掌握在国企手中?就是为了确保劳动剩余不管经过多少环节都能最终回到国家手中。

你月入1万,如果直接抽走6-7千块,你是不是很难接受?但如果是换做这6-7千是首付和月供,是不是就好多了?

当然,现在佛系的人很多,丁克的人很多,独身的人很多,很多人打算不买房,没关系。想想金税三期和全面推进个人所得税体系。北京地铁,有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是2块钱通票,只要2块钱你就可以随便坐地铁,不管你坐多少个站,都是2块。但是北京地铁的闸机系统,却是在一开始就设计好了可以分段计价,只要时机到位,票价体系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随着金税三期的普及,金税四期的上马,银行和税务打通,大数据建设,未来个人所得税体系有的是办法可以引导你的劳动剩余,比如买首套房可以减税,有月供可以减税,你买不买房?方法多的很。

但是要注意,全国劳动人民的劳动剩余也切切实实转化成了发展动力,中国几十年高速发展怎么来的?世界第一齐全的工业门类怎么发展来的?高铁怎么修起来的?公路、基站怎么普及的?基建狂魔怎么炼成的?下饺子的资源怎么来的?这次疫情表现出来的各种动员力、组织力、生产力怎么来的?

农业剩余积累什么时候减弱的?当有其他积累方式的时候。同样的道理,中国的房地产什么时候真正的结束,——什么时候有替代房地产的劳动剩余积累方式出现的时候。也许是高度发达的所得税征收体系,也许是人民币收割其他国家,不知道。在此之前,不可能房地产会出问题。而在此之后,没有了房地产,也会有其他的东西来继续完成劳动剩余积累的使命。

(1)全国房产价格:

中国最老百姓,凡是贷款买一二百平房子的全是傻子,上个近郊农村买个破高层还得贷款, 岂不知全给银行打工了,房子不在新旧,关键是地角和楼层,一楼和五楼以上都不能买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jinrong/26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