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津巴布韦保高房价,与曰本美国主动破高房价,请问谁更好?

李嘉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靠房地产经济永远发展”,而德国人也说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靠炒房地产成为世界强国的”。

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道路上,无论是走向崩溃的前苏联和津巴布韦,还是日本和美国。其实都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的应该是德国和新加坡。

德国

德国的房地产市场在之前的20年里上涨的幅度只有80%,这归功于德国一直没有把房地产市场作为敛财的工具,而且一如既往地把房地产作为居民的居住需要、社会属性和公共资源配置属性,在政策上更是制定了很多的制约因素,包括租金上涨20%以上会被处罚,50%以上可能会被服刑。甚至,在房地产上给予了大量的政府补贴。资金大部分流入了实体经济,这也是德国在二战后还能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新加坡

新加坡也是在李光耀先生的引领下,创造了奇迹。而在房地产市场上一直以政府主导的大量中低收入的廉价房供应政策,而只有20%的房地产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开放给由高收入者和外国投资者购买。一个新加坡的大学毕业生在2、3年内就可以实现购房的梦想,同HK一辈子也买不起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津巴布韦

津巴布韦确实在保房价中大量地发行货币,导致了回来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崩溃。在二十世纪80年代,津巴布韦首都几乎跟上海的经济水平相当,津巴布韦币比美元还有值钱,而到了经济崩溃之时,一份早餐就的要10万亿津巴布韦币,简直比纸还便宜。甚至挑战了人类大脑的极限,纸币发行面值到100万亿。

前苏联

还多人也是在说前苏联有很大的原因是由于保房价而走向前提,这个可能有些偏薄了。苏联是一个能源为主要产业的国家联盟。在与美国的战略对抗中,大量的军费开支,加上美国打压石油价格,让苏联债台高照入不敷出,保房价也不过是一句空话。走向崩溃是一种在美国筹划下的必然趋势。

日本

日本在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前后的若干年里,房地产上市场异常火热,据说用东京的房地产财富就可以买来半个美国以上。但几年之后,在货币快速升值之下,日本经济发生了逆转。股票市场、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全面下跌。日本政府还不惜提高按揭比例、利率等打压房地产,不过房产税是没有提高。可也是有些有意为之的成分在内。主动刺破了房地产泡沫也很难说是好是坏!必然日本还是稳稳地站在发达国家的行列里。

美国

2008年前,美国以为用美元经济和房地产经济就可以让美国经济持续发展,可是事与愿违。次贷危机让美国经济陷入了从1931年以来最大的危机,在危机开始之初还是一直放任发展,可房地美、房利美的倒闭却是美国有意刺破房地产之举。可其实也是后悔不已。

总而言之,只要走向房地产大泡沫,那都不是明智之举。最好就是把房地产的居住功能放大,加大政府的扶持才是最好的以人为本之策。可是,在泡沫出来之后,尤其是巨大泡沫形成之后。人为刺破的风险太大,不仅会让居民的财富付之东流,还会引发金融危机。这种巨大的压力根本就是无法承受。

还不如,走一步,看一步!

泡沫的危险之处,并非崩坍那一刻一切化为乌有,而是所有的资源配置都因泡沫的存在而变得扭曲。保高房价与破高房价,一个是长痛换短痛,一个是短痛换长痛,哪个更好?答案不说自明。

保高房价的长痛泡沫不破,泡沫便对资源的吸引力不断,在保房价–这种政府为高房价“背书”的情况下,这种吸引力更加强大,泡沫对资源的“虹吸效应”最大化!“地产兴实业枯”,是经济增长的长期之痛;

高房价对资源的吸引力在,在这种背景下,所有的改革都绕不开高房价的牵绊;

居民为住房所累,消费力大为降低。高房价成为经济循环的死结;

以“房”为美的社会价值观形成,房屋这种的基本生存工具,开始成为年轻人的毕生追求……

破高房价的长期利好打破泡沫对资源的扭曲配置,泡沫破裂之后,资源将在市场化的机制下,重新排列组合;

破局之后,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有望回归实业;

泡沫破裂对社会有警示作用:

凡是过度依赖房地产实现和维持经济繁荣的国家,最终都要付出沉重代价,凡是靠盲目投资投机房地产来理财的居民和企业,最终都会发现其实很不划算。有利于培养民众务实的实业精神。

保高房价与破高房价之间,笔者更倾向于破高房价。不破不立,是符合事物运行规律的。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欢迎关注懿财经!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jinrong/27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