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发展前景如何

一、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高职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大力发展”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教育的共识。政策大环境的不断变好,当前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需求的不断“膨胀”,高职教育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工学结合”的教学特色,使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职业教育,选择做一名高级蓝领。因而,近些年职业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上升,教学水平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与此同时,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进步存在很强的不适应性和不协调性。在很多人眼中,高等职业教育依旧缺乏应有的吸引力,人们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高等职业教育,认为其只是在高考失利或本身成绩不佳的情况下的一个“备胎”,选择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往往是“被动式”的,而非“主动式”的。这种无奈的选择和尴尬无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等职业教育“杂疾缠身”的不良状态。1.办学目标的盲目性与办学理念的模糊性并存纵观近年来高职教育的发展,办学上存在浮躁心理,专业设置、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照搬本科院校的模式,这种功利性、盲目性的办学模式无疑是一种“照猫画虎”的行为,显然没有把高职教育落实到实际之中,同时也没有突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特色。可以说,办学理念的模糊性和办学目标的盲目性严重阻碍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另外,这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无疑会降低高职学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从而形成一种越来越差、越来越走下坡路的恶性循环。2.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对单纯读书学知识具有更高的认可度,而对于高职教育则存在“歧视”。“技术工”“打杂的”这种不良标签都透露着社会对高职教育的不认可,社会氛围影响着高职教育的招生、发展等各个方面。招生人数虽然有所增加,但学生的素质和水平相对来说都较低,因为大多数在高中学习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都选择了正规的大学教育,继续将读书作为自己以后的出路。高职学校的“不正规性”是很多学生心中的共识,因此很少会有学生直接选择高职教育,正如潘懋元教授所说,中国也是很奇怪,人人都要找职业,但职业两个字出现在校门上就感到不光彩。这与国外高职教育红火、繁荣的场面是大相径庭的,这也是需要我们的政府、学校深刻反思的问题。3.师资力量薄弱,“双师型”教师缺乏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着高职教育的师资一方面要具备书本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具备很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而现实中往往很难找到这种“双才”皆备的教师,不是学校招录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教师只会书本知识缺乏实践知识,就是企业人才只会实践知识缺乏理论知识。很多高职学校会选择外聘教师或者去企业聘请优秀的技术工人来学校做兼职,但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外聘教师和技术工人的工作时间、工作性质存在很强的不确定性,这些都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校师资水平的提升,甚至会影响整个学校的形象和声誉。二、产生问题的原因1.高职教育的定位不清高等职业教育已是职业教育的最高阶段,其设置的本意是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而解决当前社会高技术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可以说,高职教育在设置之初就有很强的目的性和专一性。它不是为了单纯应付整个社会“全面化”的人才需求,它的目标集中在工厂,集中在一线。而当前的高职教育过于强调高职教育的“高职性”,过于追求高学历、高知识,从而忽略了技术和实践的重要性,这种高职教育从层次和范围上都是不太妥当的。另外高级技工、技师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高级技工、技师的培养需要积累大量实际工作经验为依托,几年的学校教育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拥有相关证书,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证书也只会变成一纸空文,职教学生变成“夹生饭”,高职教育证书自然也会相应贬值。2.对高职教育的引导存在误区当前社会中大部分人认为高职教育就是为了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但我们发现自己又不懂何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可以说,从人才宏观统计的角度,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对于从实践上对人才的具体培养却没有太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其实,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无客观划分标准。在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应用和研究显然是交织、相互影响的。与此同时,对于个人而言,社会发展形势日新月异,职业转换可以说已是大势所趋。学生根据社会实际情况适时转变就业岗位在当今社会是十分普遍的,专业与职业的不匹配在当今社会上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此,高职教育这种妄想在学生入学的那一刻,就决定学生一生的想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3.专业性高职教育人才严重缺乏高职教育一方面需要书本教育,另一方面又需要实践性的工厂技术教育,为此,高职教育的教师也往往是工厂的优秀技术工人。那么问题出现了,本行业的优秀人才企业肯定也愿意提供优厚的待遇挽留,与此同时,在企业里的人才也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取得更好的成绩。而高职教育能带给他们的并不多,另外,从客观方面进入教育领域工作的学历、证书等门槛也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些人才进入高职院校。许多高职学校评比人才的标准过于功利性,对学历的过高要求,对职称的盲目崇拜,这些隐性的行业标准对真正能够从事高职教育的人才显然是苛求,对比之后,工厂当中的优秀人才大多会选择继续留在工厂,从而造就了高职教育人才缺乏的尴尬境地。三、高职教育发展方向   总的来说,“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教学质量是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1.转变思想,准确定位高职教育简言之,高职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文化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技术性”“一线性”与“高等性”“职业性”的错综复杂决定着高职教育的复杂性。要实现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高职院校必须克服浮躁、攀比心理,不能过多考虑“高等性”而忽视“职业性”。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技术性”与“一线性”。一个高职学生生存的根本在于知识与技术的结合,“一线性”其实就是指实践知识。“技术性”又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通过课本知识学来的“书本技术”,为此如何通过合理的方式达到理论与知识的高度结合和统一就变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转变“高职教育”只是高考“备胎”的错误观念,充分了解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不能对高职教育存在过于懈怠的态度,应该以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高职教育,对待每一位高职学生,须知,在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的今天,高职学生必将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和支柱。2.建立多渠道经费保障机制从政府方面说,政府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健康发展。当今中国的发展正是到了一个极度需要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阶段,在这个重视人才、创新、技术的时代,高职教育不应被埋没在角落,而应该充分发挥其为社会、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重要作用。因此,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高职教育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政府应调整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一个合理、公平的政策环境和经费保证。从自身方面来说,“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高职教育能否“腾飞”,关键点还是在学校自身。学校缺乏资金,就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多方、多角度筹措资金,形成多渠道办学投入机制。可以通过企业、社会等多方面去努力。努力筹措资金,努力建设优秀的实训中心和体验中心。通过校企合作,服务人才培养,实现产学研结合,从而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3.以建立高素质的“双师”队伍为标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队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教学活动的成败。因此,建设一支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俱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发展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教师的特殊性,教师和工程师这两个看似不同的职业在一个高职教师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发挥。如何让高职教师及时获取企业先进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这便需要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来实现。要实施教师“走出去”战略,深入企业行业,到实践中寻求真知,通过挂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与此同时,还要规范教师职称评定标准,从制度上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4.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工学结合,加强院企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学校应坚持服务社会,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加强“校企合作、校社联携”,搭建起校企互利、互惠、共赢的新局面。高职学校要努力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优秀经验和做法,同时与国外优秀的高职学校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订单培养的方式,通过开设“订单班”、编写订单教材,实现与企业更加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从而达到高职毕业生走出校门有工作,工厂满意、学校满意三方共赢的美好局面。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术型人才,提高受教育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内容,定期安排高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熟悉企业,掌握岗位职能,增加社会经验。另外,要积极引进优秀的教学方法,比如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和德国“项目教学法”及“行业导向教学法”等,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来一次深刻的“变革”,真正做到人才培养“订单式”,校企合作“公开式”,教学模式“国际化”的办学目标。笔者作为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校企合作,校社联携”的开放式教育机制是其发展高职教育的宝贵经验和突出特色,同时充分利用德国、西班牙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先进设备,大幅提升了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综上所述,高职教育是当前丰富我国教育模式、定向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我们应该打破制度的天花板,扩展发展空间”。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有赖于从制度上“破冰”。在两会上,高职教育再次被提到,一系列关于高职教育发展的设想也不断被提出和讨论。笔者作为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教师,从近年来中德职业学院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中,也看到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所取得的突破和进步,特别是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双元制”办学模式,“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及在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积累了成功的经验,2014年以来,对于开办应用技术大学的论证和探索又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之路。虽然高职教育发展的道路依然坎坷,但我们应该看到高职教育发展的广大前景,看到它对于企业、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我们理应选择坚持,选择做大、做强中国的高职教育,真正增强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力量,让高职教育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

我也认为高职教育会和本科教育并驾齐驱!现阶段,高职教育仍是不太成熟,教育资源仍倾斜在本科阶段,高职教育仍未受到人们的认可,但是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深入,我国从粗放型经济逐渐走想科技创新的密集型产业,高、精、尖成为制造业的主流,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具有一定技能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人员要求多元化,知识精细化,能力出众化,可以说现有的本科教育还达不到这种要求,而成熟的高职教育则可以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技术人员,从而与管理的本科或硕士等高学历人员几乎等同!所以说,在不久的将来,高职教育成熟的时候,我们的高职毕业生将来也是社会的一种巨大财富!举例:台湾的高职教育很是成熟,很多人员从高职出来成为工厂的主要技术管理人员! 所以说,高职教育将与本科教育并驾齐驱,甚至某些专业,我们的高职学生更加出众,更加具有社会竞争力! 也祝你好运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kechuang/13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