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的优缺点是什么?

课前预习的优点是可以提前知道第二天要学的知识,有疑问的第二天可以带着问题去听课听老师的讲解,这样对课程内容理解得会更加深刻,知识掌握的就会相对的牢固些。可是这是对那些会学习爱学习的孩子说的。那些不会学习的孩子提前预习了有可能是第二天觉得自己都读过了没啥难的,不用再听了不就是那点内容吗,有啥好听的,没有了新鲜感。不是说预习不好,而是说预习也是有方法的,教孩子预习先要交他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知识是靠一遍遍的巩固才能掌握的牢靠的,那些所谓的过目不忘的人可能有但是全世界能有几人?提前预习了也是增加一遍了知识在大脑中印象所以预习对大多数人是能起到正面作用的!

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课前预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亦是如此,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要想提高课前预习效果,必须做好如下几点: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课堂要讲什么,重难点是什么,授课时间多长等。

其次,要告诉学生教法,学生最佳学法等。

再次,要给学生列一个简单的预习提纲,让学生预习有方向,有程序。

第四,要激发学生预习兴趣,兴趣是成功的一半。

第五,告诉学生可以利用哪些资料、工具等辅助预习。

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能够好好地预习,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预习也正是过渡到自学的必要步骤。预习后能减少听课中的困难,能使自己的思路跟随老师一起走,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印象而经久不忘,也不会出现在课堂上睡觉,开小差的现象。预习的时间最好是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学的新课,这样,印象会较深一些,也可以利用双休日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

预习的最好方法是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步骤:(1)画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读时要注意“读进去”,要细读、深思,对读不懂和想不透的句子要画出来,找出问题,带着疑问去上课。为避免在读时突然遇到生字、生词上注上音,难读的句子、段落要多读几次,还可以增加记忆。(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工具书或是利用互联网,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语文中的句子都是字和词连接起来的,有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会使整个句子理解不通,更不要说是理解全篇了。这个时候,就要让学生用工具书或是互联网来帮忙,词懂了,句子也就畅通无阻了。(3)思考每段的内容是让学生概括其段落大意,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了。(4)质疑问难。在读每句话时,要学会问自己“为什么”比如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要求学生养成每学一篇新课文之前都要进行预习的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就能自觉地预习课文了,这样也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kechuang/26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