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

读书一般的步骤是看封面、封底、摘要、序言,目录等,先了解这本书的写作重点。

如果书本身比较理论性较强或比较晦涩,我会先用一个小时略读全书,对重点地方认真看,以此了解书的主要内容。如果书的内容相对比较熟悉,仔细看目录,然后直接从正文开始阅读。

问题1:读一本书时,你是从头到尾画一张还是多张?如果想真正细读一本书,建议从头到尾画多张,节mini导图+章mini导图+全文导图,看似复杂,其实一点也不浪费时间。小节mini 导图一般绘制3-5分钟。是小节笔记的逻辑加工,章mini导图是小节mini导图的整合,一般耗时10-20分钟。全文导图需要绘制中心图,考虑布局,修正提炼的关键词,绘制图标等,一般1—2个小时。

问题2:读书读到哪个阶段开始绘制了?开始前、读完、还是一边读一边记?在什么阶段这个问题因人而异,因书而异,建议读一节或一章做一张导图。小节mini 导图相对简单,用时较少,就是把原来我们看书在书上画的横线,重点符号等线性笔记变成了带分支的小导图。重点内容旁边画小图标提示,如:重点人物旁可画火柴人,重点书籍名言前可画书的图标,以此标注重点。

绘制的比较多以后可跳过第一步小节mini导图,直接做章mini思维导图。

问题3:你是侧重梳理书的大纲、还是记录要点,或是记录自己联想到的想法?根据目的不同思维导图侧重不同,初学者多采用纪录大纲的方式,绘制要点是大纲式的进阶,自用的话比较随意,可采用记录自己的想法,做头脑风暴或者记录灵感。

根据目录和重点直接画导图的草稿(列出主干、分支、提炼关键词),根据草稿加工成全文式导图。

每一小结的mini 导图合并,就是章节导图。一般章节导图要根据小结导图的内在逻辑合并,而不是直接根据目录合并,这里就需要假如你自己的想法和逻辑。美章的思维导图结合目录中的关系,合并加工成全文导图。

作者:梦归秦淮(一个最会写字擅长P图的历史教师 公众号:史觉一梦)

致力于个人成长、文化类的干货分享,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我是思维导图的骨灰级用户,目前也是XMind认证的思维大师,思维导图是我整理思路、记录心得感悟、做读书笔记的必备神器。仅就个人的使用经验提供三点参考。第一,读完书以后再做笔记我的读书习惯是一次性读完一本,虽然在读的过程中也会做一些简单的标记,比如划线、标三角形、简单记录几个字等等,但这些只算是“记号”。我会在读完书以后再快速浏览全书目录、主要章节(三五分钟即可),然后开始用XMind进行整理笔记。

第二,先整理思维导图的二、三级内容如下图所示,一级标题就是书名。二三级标题一般是你对这本书内容的理解,有两种模式可以使用。一种模式是根据书籍目录整理,作者的目录一般也是成体系的,我们根据目录整理完毕后,其实就是将一本10-20万字的书浓缩成一张图,而这张图可能就是作者在开始写书的时候所搭建的框架图,如果能做到这步,说明你和作者的思想同步了,也get到了作者想通过书籍表达的思想。

另一种模式是自己梳理。比如作者写的A-B-C-D-E-F-G的二级框架,我经过学习、吸收、内化以后可以整理为B-A-C-J-Y-G的模式,顺序可以调整、内容也可以调整,比如原来梳理没讲J-Y-G部分,但这是我自己梳理出来的。

如果能做到这步,说明你精进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思考整理,而不是作者些什么就读什么。只有真正提炼、总结出自己的感悟和心得,才算是吸收了一本书的精华,并与自己旧有的知识产生了关联。

第三,梳理四、五级内容一般来讲,我建议思维导图顶多做到五级内容就好了,因为导图超过了五级,就会显得非常的“庞大和冗余”,文字非常密集,会给人一种视觉压力,四级和五级内容的整理方式和二三级类似,但建议此时要尽量遵循原书的内容。原因在于,四五级内容一般都是非常细节的部分,比如书中某个章节里的某个小节里的某个段落的内容,已经非常具体了,既然你能把他写到思维导图里,说明这段话非常有价值。所以,准确提炼和把握其内容,将其记录到思维导图里就可以了。

最后多提一点。建议做思维导图时候,不要一上来就开始做,而是留出几分钟时间想清楚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包含什么内容的导图,然后再动手制作。同时,对于做导图的工具,可以用手绘的方式,也可以使用XMind、MindManager等软件。

我是千城,就是那个要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的男人。

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公众号:千城撩书。一起打开新的世界!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kechuang/28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