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情绪健康的内容包括哪些?

1. 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发展有哪些特点?
答:一、小学生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1. 小学生情绪的内容不断丰富
入学后,学习成为了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小学生通过对各门功课的学习,他们的情绪也受到了陶冶。在班级中,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评价,也会引起他们复杂的态度体验。因此,小学生的情绪渐渐变得复杂起来。
2. 小学生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发展
一般所讲的小学生情绪的深刻性,乃是指他们的情绪涉及有关事物本质特征的程度而言的。小学生的情绪越能涉及有关事物的本质,就愈富于深刻性;反之,越不能涉及有关事物的本质,则越缺乏深刻性。小学生情绪深刻性的品质是和他们对有关事物的认识水平密切相关的,而这种认识水平,又决定于他们对该事物的知识经验。
小学生情绪的深刻性和他们情绪的强烈性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深刻的情绪并不等于强烈的情绪,随着年级的增高,小学生情绪的深刻性会出现递增的趋势。
3. 小学生情绪的稳定性不断增强
小学生情绪的稳定性是指他们的情绪唤醒所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程度。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对他们总会提出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因此他们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也逐渐提高。小学生情绪的冲动性和易变性日益减少,情绪的稳定性则日渐增强。
二、小学生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
1. 小学生理智感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的理智感,是指他们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小学生的理智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具体表现为:
(1)小学生从对学习外部活动感兴趣逐渐发展到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他们对自己独立思考完成作业有积极的态度体验。
(2)小学生对学习各学科的笼统的兴趣逐渐发展到对不同学科的兴趣。
(3)小学生阅读的兴趣由课内读物发展到课外读物。低年级小学生喜欢读童话和故事,中高年级小学生则逐渐对阅读通俗科普读物产生了兴趣。
2. 小学生道德感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道德感,是指他们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他人或自己的行为举止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小学生的道德感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小学生道德感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义务感发展较早,水平较高;爱国主义情感发展较晚,水平较低。
3. 小学生审美感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的审美感,是指他们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美的特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小学生审美感的发展,受其自身对美的不同需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低年级小学生能对动物塑像产生美的态度体验,而高年级小学生则能对通俗歌曲产生美的态度体验。随着年级的升高,在教学和教育活动的影响下,小学生的审美感也在逐渐发展。

2.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答: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是很不稳定的,有时情绪高涨,有时情绪低落。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调节小学生的情绪,使他们时时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才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1. 教师的教态要亲切。
教师的教态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情绪状态。教师上课时仪表要端庄大方、神态要安祥,学生回答问题时应面带微笑地点头。
2. 教师的言语要生动。
教师要在运用语言上下功夫,尽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讲课时,言语要准确、精练、生动。叙述时要注意言语的抑扬顿挫,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听课。
3. 注意和学生情感交流。
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又是师生间情感交流过程。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对小学生情感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4. 活跃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小学生产生积极还是消极的情绪,往往决定于课堂气氛。活跃的课堂气氛,师生的情感交流协调融洽,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积极肯定的情感。所以,课堂气氛对培养小学生情感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可培养小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1. 通过参加劳动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
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特征,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如参加植树或打扫社会公共场所的卫生,自觉地参加学校和家庭的服务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2. 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培养集体主义情感。
小学生入学后,学校和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让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如主题班队会、运动会、郊游等。同时,他们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会亲自体验到同伴间团结友爱的情感,也就会培养小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
3. 通过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实践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春游组织小学生就近就地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让他们领悟大好河山的自然风光。组织他们通过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小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祖国的工厂、矿山、企业和农村的巨大变化,从而增强对祖国大自然、对祖国人民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3. 小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答:小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要求下,其意志行动和意志品质都有了新的发展。其特点如下:
一、 小学生意志行动动机和目的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善于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到了中年级以后,逐渐学会了自觉地、独立地向自己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并逐步具有了远景的和抽象的、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动机和目的。因此,他们还不能较长时间地坚持实现自己行动的动机和目的。
二、 小学生意志行动任务的决定与执行的特点
小学生意志行动任务的决定和执行之间的时间间隔不长。他们意志行动是比较简单的,还不善于为了一件事去反复思考、计划、决定和执行,这些往往是同时发生的或是比较接近的。
小学生对意志行动任务的责任感,在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生自觉地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的发展存在着年龄差异,年级越低的小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越差,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也不断增强。小学生意志行动任务的责任感对他们克服困难是有影响的。
三、 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
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是指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征,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既表现出年龄特点,又表现出个别差异。
小学生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他们在行动中表现出的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充分认识行动意义,使行动服从任务要求的意志品质。从总体来看,小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自觉地完成任务的能力还是比较低的。
小学生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他们根据任务要求迅速而合理地作出决定并立即采取相应行为的意志品质。在意志的果断性方面,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能当机立断地处理事情,要从中年级开始才能逐渐在处理事务中表现出意志的果断性品质。但在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小学生能经过深思熟虑后果断地处理一些充满矛盾的问题还是比较困难的。
小学生意志的坚持性,是指他们在行动中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并能把任务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在意志的坚持性方面,小学生坚持性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小学生意志的自制力,是指他们自觉地、灵活地控制情绪,调节行为达到目的的意志品质。
在意志的自制力方面,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制力发展较差。他们容易兴奋、激动,不善于控制自己,在课堂上,他们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等现象时有发生。但在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影响下,通过执行《小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特别是通过集体生活的制约,到了三年级,小学生的自制力会得到显著的发展。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自制力还是初步的,低水平的。

4.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意志?
答:一、小学生意志的培养
小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学习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小学阶段又是意志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应重视对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1. 对小学生要加强目的性教育
小学生的意志活动是与活动目的紧密相联的,只有让他们明确行动的目的,才能自觉地、独立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按照一定的活动目的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是比较差的,还需要依赖老师的指导和监督。
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要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自觉性,培养他们按照行为目的来自觉调节行为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布置的任务要明确,并要指导小学生按照预定的目的和计划一步一步地完成任务。对完成任务好的小学生要及时给以鼓励,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强化,使其逐渐形成意志的自觉性。
2. 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较差,他们的行为往往需要成人的指导和监督。因此,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小学生学会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形成内在的控制力量。有研究表明,帮助小学生以言语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是发展他们自制力的有效措施。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让小学生不断地以言语指导自己的行动,常常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3. 培养小学生具有克服困难的精神
意志品质的培养必须与克服困难相结合。因此,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困难情境,为小学生提供锻炼意志的机会。创设的困难情境应该是让小学生必须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但又是能够克服的,这样才能发展他们的意志品质。
4.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他们不必付出太大的意志努力便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实际上,这是小学生行为规则内化的具体表现。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做起,如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完成作业和自己收拾房间等等。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时要对他们进行严格要求,让他们完成的任务,一定要按时完成,不能半途而废;要求他们克服的缺点,一定要帮助他们逐渐克服。只有这样,小学生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才能培养意志品质。

5. 小学生性格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性格?
答:一、小学生性格特征的发展
小学生的性格是由许多特征构成的,各种特征在他们每个人身上的独特结合,就形成了各个小学生的不同性格。
1. 小学生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小学生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是指他们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小学生对待现实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在对待事物的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2)在对待他人的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3)在对待自己的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小学生对待现实态度三个方面的性格特征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2. 小学生性格的理智特征
小学生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他们表现在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方面的性格特征。具体表现为: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有主动观察型和被动观察型、分析型和综合型等;记忆方面的性格特征有形象记忆型和抽象记忆型等;思维方面的性格特征有独立思考型和搬用现成答案型等;想象方面的性格特征有主动想象型和被动想象型等。小学生性格的理智特征的发展趋势是二年级到四年级的发展相对呈稳定趋势,四到六年级的发展又相对呈加速趋势。小学生的求知欲到六年级已达到一个高峰。
3. 小学生性格的情绪特征
小学生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他们表现在情绪的稳定程度及其控制力等方面的性格特征。具体表现为:情绪强度方面的性格特征,情绪稳定性和持久性方面的性格特征,主导心境等方面的性格特征等。
4. 小学生性格的意志特征
小学生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他们在自觉调节其行为的方式和水平上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具体表现为:在行为目的明确程度上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在行为自觉控制水平上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在贯彻执行决定上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等。小学生意志的坚持性和自制力的发展,随年级的升高呈递减趋势,这主要是由控制能力发展较慢造成的。各年级小学生意志的果断性发展均较慢。

我们可以这样培养小学生的性格:小学生的性格是以一定的遗传素质尤其是高级神经类型为前提,通过个体的实践活动接受外界的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性格
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性格。在活动中可以使小学生认识到完成活动的意义,了解到某种性格特征对顺利完成其活动的重要作用,还可帮他们形成对人、对事、对社会的态度,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 学习活动。这是小学生的主导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等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小学生理智的性格特征。2. 课外活动。小学生的课外活动包括活动课和游戏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小学生情绪的性格特征和意志特征。3. 劳动活动。小学生的劳动活动包括校内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和家庭劳动以及自我服务性劳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可培养小学生对待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二、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性格
1. 学校的教育活动对小学生性格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校风、班风对小学生性格的形成有直接影响,良好的校风、班风会促使小学生养成爱集体和自觉遵守纪律的优良性格特征。
2. 在学校里,通过少先队所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对小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护公物等方面的教育能使他们形成诚实谦虚、劳动俭朴和助人为乐等性格特征。3. 教师的言行对小学生性格的形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了解每个小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教师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的性格特征,这是小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外部条件。
三、通过自我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性格
培养小学生性格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教他们学会自我教育。小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外部教育的内化,这是提高他们对自身性格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他们一些自我教育的方法。
1. 自我评价。小学生的自我评价是指他们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性格特征的认识和评价。2. 自我反省。教小学生学会经常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言行。3. 自我调节。小学生的自我调节是指他们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主动地掌握和随时调整。让小学生在正确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的基础上,不断地坚持好的、改正坏的,使自己的性格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从百度上搜了些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lvyou/14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