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本科化已成定局,为何职业大学却难培养出“真工匠”?

我觉得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对职业大学的定位。对职业大学的定位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专技校的水平,招生为高考分数偏低学生,教师队伍要求也相对偏低。

随着工厂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职业教育本科化是大势所趋。生源要好,基础要牢靠,知识要全面。我们集团公司的下属工厂,每年都在招人,人员从原先的高职院校,逐渐发展到现在从三本、二本院校招生。

来自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工厂很难培养。原因是基础太差。我们的生产线上有调试岗位、总装岗位,每个岗位都有作业文件。在上岗前,会组织作业文件的学习。学习时,会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少提问;本科院校的学生不仅积极提问,而且会指出文件的不足之处。

实际工作是什么样?如检测电压,AD转换后的基准电压;加工中检测电压的大小与实际加工间隙的关系;短路、开路、正常电压的判断等等,原本很基础的概念,经常判断错误,无法独立完成。

究其原因,一是生源差,二是基础差。工厂的工作内容繁杂,对人员的能力要求相对要高。

提高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生门槛,相应提高其教师队伍的从业门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高考最低分,二、三百分即可进入的高职院校,生源可想而知。在高中,学习处于末流,思考能力一般,学习能力一般,我们很难指望其在大专院校能有一个质的改变。

比如,与物理相关的电学、机械学,在高中学的一塌糊涂,指望在职业学院学的更好?我觉得不太可能。但如果这些基本的知识都学不明白,如何在工作中从事与之相关的工作?

现在的本科院校,教师至少博士毕业,而且还有学校要求。那么在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也应当有此要求,或者是国家认证的专家。只有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学生水平提高才有可能。

总结:培养大国工匠,一靠生源,二靠师资力量,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我们简单地认为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合格的工人,认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可以降低门槛,那么,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平庸。把现有的一些二本、三本院校,作为职业院校,也许能够产生更多的新工匠。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shenghuo/11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