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国人在吃的方面兴趣十分广泛,摄取的食物包罗万象,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水中游的,所有动物都能搬到餐桌上。中国的满汉全席,要吃三天三夜才能享用完,在西方人眼里如一千零一夜的阿拉伯神话。中国人就连治病的中药材也端到席桌上,被称之为药膳。西方人食物的种类单调,最中意的不外乎就牛肉、鸡、鱼。西方人认为菜肴主要是补充能量的,所以爱吃大块肉、整块鸡等高能量的食物。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如鸡鸭的舌头,脚掌等),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不可多得的美味。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西方人则喜好荤食,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连西药也是从动物身上摄取提炼而成的。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西方人虽每天进食大量蛋白质,但肠胃功能却因进食纤维素太少而受到影响。中国人喜爱粗粮,而西方人偏爱细粮。而实际上,粗粮所含营养物质要比细粮多。中国人爱吃植物油,而西方人做菜喜用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此外每天还摄入大量黄油。中国城乡居民都喜爱豆浆、豆腐、豆芽等豆制品,而西方人却往往“敬而远之”。 中国人尤其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的居民爱食猪肝、肠、肺等动物的内脏,西方人则无此爱好。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shenghuo/22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