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环境与饮食文化

提及南北饮食的差异,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南方主食大米、北方主食面粉。但是东北生产大米,而且久负盛名,颇为有趣的是东北人自己有名的大米主要卖到其他地方,自己却不喜欢吃。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从喝酒来看,北方人豪爽,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南方生产白酒,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饮白酒,但是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带喜喝黄酒,比如绍兴女儿红、上海的和酒、石库门等。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菜,大声说话。南方人相对精细。从地域差异看中国东西南北饮食文化 17:48分类:文化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地域宽广,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自走入高中校们,我们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了解到身边的文化与地理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之后,这让我们想更进一步的探究由地域差异引起的文化差异.因此,我们选择了一种诱人的文化——吃, 由于我国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民族习俗等的地域差异,各地区和各民族在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上又有所不同 , 其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各个地区别具风格。下面我们将从中国饮食文化的总体特征、东西南北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地域差异看中国东南西北饮食文化一、我国饮食的总体特征:(1)、我国饮食文化的历史起步较早 , 发展也很快。早在十万年前 , 我们的祖先已懂得烤吃食物。陶器、陶罐 等较为先进的储器或饮器问世后 , 人们能较为方便地 煮、调拌和收藏食物 , 饮食习惯便进人了烹调阶段。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 , 夏商时代已经有王者 十二鼎食 之说。汉代时已经发展形成并充分掌握了 炖、炒、煎、煮、酱、腊、炙等烹调方法 , 并外传到中亚、西 亚和东南亚。封建时期每个朝代的宫廷御膳 , 都代表 了当时的饮食最高水平。可见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 内容又相当丰富。(2)、我国的饮食结构复杂多样 , 以五谷为主食者为最多。因为我国广大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 尤其是东部广大平原地区适宜种植小麦、水稻等农作物 , 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饮食习惯 , 大多地区习惯于早、中、晚一日三餐(3)、我国的饮食调制方式各式各样烹、妙、煮、炸、煎、 涮、炖等 , 加之丰富的佐料大葱、香菜、蒜、醋等 , 使我国 的饮食和菜肴花样繁多 , 色香味俱全。这是西方型饮 食所不能比的。二、各具特色的东西南北饮食文化:下面我们以南方的海南,东部的上海,西部的新疆,东北的哈尔滨为例进行介绍:1、 独具风格的海南饮食:(1)、椰味菜是海南菜所长:琼州椰子蟹、椰奶鸡、椰液香酥鸭、椰汁东山羊、嫩椰百花盒、椰奶燕窝盅、脆炸椰奶、椰子盅等。(2)、清淡鲜活、原汁原味山珍海味:(3)、海南特色的风味小吃:抱罗粉、海南粉、黎家酸菜、锦山煎堆、糯米粑、红鱼粽等等。(4)、享誉海内外的四大名菜:A、文昌鸡 最负盛名的传统名菜。号称四大名菜之首。文昌鸡是一种优质育肥鸡,因产于海南省文昌而得名。据传,文昌鸡最早出自文昌县潭牛镇天赐村。此村盛长榕树,树籽富含营养, 家鸡啄食,体质极佳。B、和乐蟹 和乐蟹产于海南万宁县和乐镇,以甲壳坚硬、肉肥膏满著称, 和乐蟹的烹调法多种多样,蒸、煮、炒、烤,均具特色,尤以清蒸为佳,既保持原味之鲜,又兼原色形之美。C、东山羊 此菜以位居石山羊产地火山口的荔湾酒乡的出品闻名遐迩。特点:色泽金黄,装盘整齐,肉质酥烂,润滑适口,气味芳香,十分鲜美。D、加积鸭,俗称番鸭,是琼籍华侨早年从国外引进的良种鸭,最早在琼海市加积镇养殖繁衍。其特点是,鸭肉肥厚,皮白滑脆,皮肉之间夹一薄层脂肪,特别甘美。2、丰富多彩的上海饮食:上海历史悠久,早在东周,因其处于江南鱼米之乡,而有楚越之地饭稻羹鱼之说,素有“世界美食之都”之名。要尝中华美食,请到上海来:各省菜系云集上海,京帮、扬帮、四川、广帮和上海本帮菜系为主,兼容并蓄了苏州、杭州、无锡、宁波等等;要吃世界美食,请到上海来:世界各地的菜系影聚上海,欧陆菜、美国菜、日本菜、意大利菜、印度菜、韩国采、越南菜、泰国菜等等汇集上海。各地名厨云集上海,技艺精湛,擅长煮、蒸、煲、拌、烧、煸、炸、爆、炒、炖、焖、烩、煎、贴、熏、烤、炙、扣、烟、扒、泡、浸等数十种烹调方法。3、充满民族特色的新疆饮食:新疆凉面、烤羊肉串、油塔子、烤馕、烤全羊、抓饭、拉条子、新疆奶茶都是新疆的名菜,在隆重的宴会上,一般是把烤好的全羊平放在特制的餐车上,头系红绸,嘴含青菜,推至餐厅,任宾客随意切割品尝。待客时,奶茶是现烧现用。喝奶茶时,维吾尔、锡伯等民族喜欢用较大的瓷碗,而哈萨克、蒙古等民族则喜欢用小瓷碗,维吾尔族群众在给你端来大碗奶茶之后,往往还把馕饼掰成小块放入碗中,以示热情。4、积淀北国特色的哈尔滨风味:哈尔滨历史区域文化鲜明,烹饪原料得天独厚。不仅有金元文化的积淀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而且还有大小兴安岭的山珍野味,也有本地特色山珍野味,还有来自近代多元文化交流的产物,这些形成了哈尔滨独特的餐饮文化,即哈尔滨风味。松花江的“三花五罗”,黑龙江的鲑鱼,乌苏里江的大马哈鱼,这些都为形成哈尔滨的风味特色奠定了文化与物质基础。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朴实中透析出秀气,粗犷中蕴藏着精华”。哈尔滨大面包、酥合利、老鼎丰糕点、清汤鹿尾、京字牌松仁小肚、冰糖雪哈、清炖熬花鱼、镜泊鲤鱼丝、江海米蕨菜都是哈尔滨的特色美食。三、东西南北饮食文化地域差异原因分析:通过这几个月的研究调查,我们了解了各地的饮食文化特色,认为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地理位置的影响:不同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造就了各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 北方的气温比南方低 , 尤其冬季十分寒冷 , 因此北方人的饮食中脂肪、蛋白质等食物所占比重大 , 尤其在牧区 , 牧民的饮食以奶制品、肉类等为主。南方人饮食以植物类为主 , 居民有喝菜汤吃稀饭的习惯,比如我们海南,“饭前喝汤”,海南人吃饭一般要在饭前喝汤,无论饭菜是否已经摆上,先要吃的东西一定是汤,喝过汤之后才吃饭吃菜,酒足饭饱以后,还要再喝碗汤,才算是吃完了一顿饭。而在高寒的青藏高原上 , 青裸是藏民主要种植的作物和主食 , 同时为了适应和抵御高寒的高原气候 , 具有增热活血功效的酥油和青裸酒成为藏族人民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食用油和饮料。(2)、社会因素的影响:比如上海扼长江入海口,腹地广阔,交通方便,经济发达,是中国最大的商业中心,从19世纪中叶上海被迫对外开埠,畸形繁荣经济刺激着上海菜的发展变化,各地风味为适应上海人员复杂,满足食客众多要求,古今中外兼收并蓄、相互借鉴,形成了上海菜讲究五味调和及清淡的真味的饮食习俗:菜肴以清淡为主,讲究层次,虽有多种复和味,但口感平和,质感鲜明。具有清新秀美、温文尔雅、风味多样、富有时代气息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世界美食掀起一股强调低糖、低脂肪、荤素搭配及营养搭配等潮流,上海菜也紧紧跟随,改革各项操作技艺,创新菜肴,以适应时代生活的节奏,在开拓、趋时中发展,总之,要尝中华美食请到上海来,要吃世界美食请到上海来。(3)、民族文化的影响:我国有 56 个民族 , 汉族主要居住在东部平原地区 , 众多的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西南地区 , 地形和气候差异大 , 更重要的是各民族在生产活 动、民族信仰上都有各自民族的特点 , 在饮食上也形成 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 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很大。我国汉族聚居的东部平原 , 耕作条件较好 , 盛产稻 米、小麦 , 同那些以耕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像朝鲜族、 锡伯族、傣族、壮族、独龙族等一样 , 以五谷为主食。朝鲜族人喜食米饭、冷面。羌族人喜欢将大米掺入玉米混蒸 , 称 金裹银 。壮族的 包生饭 , 苗族的 乌米饭 均颇具特色。蒙古族、鄂伦春族、怒族和牧区藏族 , 由 于居住在寒冷地区 , 又多水产和畜肉 , 为抵御严寒 , 故 以高热量的肉类为主食。松花江、黑龙江沿岸的赫哲族以渔猎为生 , 鱼兽肉为其主食。蒙古族以放牧为主 ,饮食分白食和红食 , 自食为各类奶制品 , 红食主要是牛 羊肉。维吾尔族则爱吃用大米、羊肉、胡萝卡等做的抓 饭 , 以及拉面、烤羊肉、镶等。哈萨克人的风味小吃是 用奶油混幼畜肉装进马肠内蒸熟的 金特 和肉碎拌香 料蒸成的 那仁 。受自然条件的约束 , 各民族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形 成了各自的图腾信仰和对动植物的精灵崇拜 , 这同时 也影响到饮食 , 比如鄂温克族人的祖先禁止猎熊 , 这样 尽管他们以肉类为主食 , 却也不会吃熊肉• 最主要的就是气候不同造成的。 气候不同,温度差异大,生产的农作物就不同。 主食的不同,造成了整个饮食结构以及吃法的巨大差异。总的来说,北方饮食粗糙,而南方做工精细。你要听到一个北方人会做菜,那才奇怪,就跟听到一个南方人吃得随随便便一样。南方人一吃得随随便便,多半是不想活了。北方人相反,只有不想活了,才去好好地吃一餐。八大菜系,南边占了绝大部份,流派纷呈,只给北边剩下京菜、鲁菜两个系,严格说来,还是为了保留北方人的粗犷风格才给划出来的,根本不能与粤菜、川菜、湘菜、淮扬菜相匹敌。南方人到北方开餐馆,是丰富和弘扬民族的食文化;北方人到南方开餐馆,不过是让鲜活玩艺儿吃腻了的乡亲们别忘了家常口味,有点象开忆苦餐。 北方人喜欢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南方人要把肉切得细细的,煨得烂烂的,炒得嫩嫩的,把酒烫得温温的。南方人喜欢吃青叶子菜,几天不吃就屙不出屎;北方人无所谓,光吃肉也能拉屎。北方人喜欢吃饺子,这是他们对中国饮食的最大贡献。南方人喜欢吃馄饨。饺子用醋蘸蘸就行了,一口一个。馄饨要汤碗、调料齐全,一口只咬半个。南方人喜欢吃葱,北方人喜欢吃蒜;南方人吃泡菜,北方人吃咸菜;南方人吃辣椒是为了祛湿,北方人吃辣椒是为了驱寒。南方人是咸辣、麻辣、油辣、甜辣,北方人是干辣、酸辣。北方人把吃读成“痴”,痴痴地只管吃。南方人把吃叫“七”,叫“恰”,叫“食”,叫“噎”,叫“夹”,叫“塞”。南方人喝茶也叫饮茶。南方人饮各种各样的茶,北方人只喝花茶就够了,觉得花茶既香且浓,殊不知那是花香而非茶香,是南方人专门放进去骗北方人的。北方人不懂欣赏真正的茶中精品,比方龙井、碧螺春,以为太淡,要细抿慢嚼才似乎有那么点味,不适合牛饮。 北方人吃得简单,与地域物产有直接关系。北方崇尚简朴,南方追求华美,很大程度上也是地域特点造成的。北方冷而干燥,把毛毯、彩染布挂在墙上,显得温馨暖和。南方则挂不出这种效果,看了会浑身燥热,还老去闻是不是有一股可疑的霉味。北方人喜欢毛皮,耐寒。南方人不喜欢,灰扑扑的见了就打喷嚏,容易生虫。南方人喜欢竹制品,又凉快又经得起沤。北方人洗澡叫搓泥,要积出泥一样的肥垢来了才去搓一次。南方人洗澡叫冲凉,一冒汗就去冲。南方人睡床,北方人睡炕。北方人来客都往炕上请,客人留宿与主人一大家子济济一炕。南方不兴这样睡觉,睡不踏实。最后南床统一了北炕,至少城市是如此。 现在北方人来客,也不是动不动就请人家上床。提及南北饮食的差异,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南方主食大米、北方主食面粉。但是东北生产大米,而且久负盛名,颇为有趣的是东北人自己有名的大米主要卖到其他地方,自己却不喜欢吃。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从喝酒来看,北方人豪爽,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南方生产白酒,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饮白酒,但是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带喜喝黄酒,比如绍兴女儿红、上海的和酒、石库门等。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菜,大声说话。南方人相对精细。从地域差异看中国东西南北饮食文化 17:48分类:文化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地域宽广,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自走入高中校们,我们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了解到身边的文化与地理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之后,这让我们想更进一步的探究由地域差异引起的文化差异.因此,我们选择了一种诱人的文化——吃, 由于我国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民族习俗等的地域差异,各地区和各民族在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上又有所不同 , 其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各个地区别具风格。下面我们将从中国饮食文化的总体特征、东西南北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地域差异看中国东南西北饮食文化一、我国饮食的总体特征:(1)、我国饮食文化的历史起步较早 , 发展也很快。早在十万年前 , 我们的祖先已懂得烤吃食物。陶器、陶罐 等较为先进的储器或饮器问世后 , 人们能较为方便地 煮、调拌和收藏食物 , 饮食习惯便进人了烹调阶段。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 , 夏商时代已经有王者 十二鼎食 之说。汉代时已经发展形成并充分掌握了 炖、炒、煎、煮、酱、腊、炙等烹调方法 , 并外传到中亚、西 亚和东南亚。封建时期每个朝代的宫廷御膳 , 都代表 了当时的饮食最高水平。可见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 内容又相当丰富。(2)、我国的饮食结构复杂多样 , 以五谷为主食者为最多。因为我国广大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 尤其是东部广大平原地区适宜种植小麦、水稻等农作物 , 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饮食习惯 , 大多地区习惯于早、中、晚一日三餐(3)、我国的饮食调制方式各式各样烹、妙、煮、炸、煎、 涮、炖等 , 加之丰富的佐料大葱、香菜、蒜、醋等 , 使我国 的饮食和菜肴花样繁多 , 色香味俱全。这是西方型饮 食所不能比的。二、各具特色的东西南北饮食文化:下面我们以南方的海南,东部的上海,西部的新疆,东北的哈尔滨为例进行介绍:1、 独具风格的海南饮食:(1)、椰味菜是海南菜所长:琼州椰子蟹、椰奶鸡、椰液香酥鸭、椰汁东山羊、嫩椰百花盒、椰奶燕窝盅、脆炸椰奶、椰子盅等。(2)、清淡鲜活、原汁原味山珍海味:(3)、海南特色的风味小吃:抱罗粉、海南粉、黎家酸菜、锦山煎堆、糯米粑、红鱼粽等等。(4)、享誉海内外的四大名菜:A、文昌鸡 最负盛名的传统名菜。号称四大名菜之首。文昌鸡是一种优质育肥鸡,因产于海南省文昌而得名。据传,文昌鸡最早出自文昌县潭牛镇天赐村。此村盛长榕树,树籽富含营养, 家鸡啄食,体质极佳。B、和乐蟹 和乐蟹产于海南万宁县和乐镇,以甲壳坚硬、肉肥膏满著称, 和乐蟹的烹调法多种多样,蒸、煮、炒、烤,均具特色,尤以清蒸为佳,既保持原味之鲜,又兼原色形之美。C、东山羊 此菜以位居石山羊产地火山口的荔湾酒乡的出品闻名遐迩。特点:色泽金黄,装盘整齐,肉质酥烂,润滑适口,气味芳香,十分鲜美。D、加积鸭,俗称番鸭,是琼籍华侨早年从国外引进的良种鸭,最早在琼海市加积镇养殖繁衍。其特点是,鸭肉肥厚,皮白滑脆,皮肉之间夹一薄层脂肪,特别甘美。2、丰富多彩的上海饮食:上海历史悠久,早在东周,因其处于江南鱼米之乡,而有楚越之地饭稻羹鱼之说,素有“世界美食之都”之名。要尝中华美食,请到上海来:各省菜系云集上海,京帮、扬帮、四川、广帮和上海本帮菜系为主,兼容并蓄了苏州、杭州、无锡、宁波等等;要吃世界美食,请到上海来:世界各地的菜系影聚上海,欧陆菜、美国菜、日本菜、意大利菜、印度菜、韩国采、越南菜、泰国菜等等汇集上海。各地名厨云集上海,技艺精湛,擅长煮、蒸、煲、拌、烧、煸、炸、爆、炒、炖、焖、烩、煎、贴、熏、烤、炙、扣、烟、扒、泡、浸等数十种烹调方法。3、充满民族特色的新疆饮食:新疆凉面、烤羊肉串、油塔子、烤馕、烤全羊、抓饭、拉条子、新疆奶茶都是新疆的名菜,在隆重的宴会上,一般是把烤好的全羊平放在特制的餐车上,头系红绸,嘴含青菜,推至餐厅,任宾客随意切割品尝。待客时,奶茶是现烧现用。喝奶茶时,维吾尔、锡伯等民族喜欢用较大的瓷碗,而哈萨克、蒙古等民族则喜欢用小瓷碗,维吾尔族群众在给你端来大碗奶茶之后,往往还把馕饼掰成小块放入碗中,以示热情。4、积淀北国特色的哈尔滨风味:哈尔滨历史区域文化鲜明,烹饪原料得天独厚。不仅有金元文化的积淀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而且还有大小兴安岭的山珍野味,也有本地特色山珍野味,还有来自近代多元文化交流的产物,这些形成了哈尔滨独特的餐饮文化,即哈尔滨风味。松花江的“三花五罗”,黑龙江的鲑鱼,乌苏里江的大马哈鱼,这些都为形成哈尔滨的风味特色奠定了文化与物质基础。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朴实中透析出秀气,粗犷中蕴藏着精华”。哈尔滨大面包、酥合利、老鼎丰糕点、清汤鹿尾、京字牌松仁小肚、冰糖雪哈、清炖熬花鱼、镜泊鲤鱼丝、江海米蕨菜都是哈尔滨的特色美食。三、东西南北饮食文化地域差异原因分析:通过这几个月的研究调查,我们了解了各地的饮食文化特色,认为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地理位置的影响:不同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造就了各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 北方的气温比南方低 , 尤其冬季十分寒冷 , 因此北方人的饮食中脂肪、蛋白质等食物所占比重大 , 尤其在牧区 , 牧民的饮食以奶制品、肉类等为主。南方人饮食以植物类为主 , 居民有喝菜汤吃稀饭的习惯,比如我们海南,“饭前喝汤”,海南人吃饭一般要在饭前喝汤,无论饭菜是否已经摆上,先要吃的东西一定是汤,喝过汤之后才吃饭吃菜,酒足饭饱以后,还要再喝碗汤,才算是吃完了一顿饭。而在高寒的青藏高原上 , 青裸是藏民主要种植的作物和主食 , 同时为了适应和抵御高寒的高原气候 , 具有增热活血功效的酥油和青裸酒成为藏族人民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食用油和饮料。(2)、社会因素的影响:比如上海扼长江入海口,腹地广阔,交通方便,经济发达,是中国最大的商业中心,从19世纪中叶上海被迫对外开埠,畸形繁荣经济刺激着上海菜的发展变化,各地风味为适应上海人员复杂,满足食客众多要求,古今中外兼收并蓄、相互借鉴,形成了上海菜讲究五味调和及清淡的真味的饮食习俗:菜肴以清淡为主,讲究层次,虽有多种复和味,但口感平和,质感鲜明。具有清新秀美、温文尔雅、风味多样、富有时代气息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世界美食掀起一股强调低糖、低脂肪、荤素搭配及营养搭配等潮流,上海菜也紧紧跟随,改革各项操作技艺,创新菜肴,以适应时代生活的节奏,在开拓、趋时中发展,总之,要尝中华美食请到上海来,要吃世界美食请到上海来。(3)、民族文化的影响:我国有 56 个民族 , 汉族主要居住在东部平原地区 , 众多的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西南地区 , 地形和气候差异大 , 更重要的是各民族在生产活 动、民族信仰上都有各自民族的特点 , 在饮食上也形成 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 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很大。我国汉族聚居的东部平原 , 耕作条件较好 , 盛产稻 米、小麦 , 同那些以耕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像朝鲜族、 锡伯族、傣族、壮族、独龙族等一样 , 以五谷为主食。朝鲜族人喜食米饭、冷面。羌族人喜欢将大米掺入玉米混蒸 , 称 金裹银 。壮族的 包生饭 , 苗族的 乌米饭 均颇具特色。蒙古族、鄂伦春族、怒族和牧区藏族 , 由 于居住在寒冷地区 , 又多水产和畜肉 , 为抵御严寒 , 故 以高热量的肉类为主食。松花江、黑龙江沿岸的赫哲族以渔猎为生 , 鱼兽肉为其主食。蒙古族以放牧为主 ,饮食分白食和红食 , 自食为各类奶制品 , 红食主要是牛 羊肉。维吾尔族则爱吃用大米、羊肉、胡萝卡等做的抓 饭 , 以及拉面、烤羊肉、镶等。哈萨克人的风味小吃是 用奶油混幼畜肉装进马肠内蒸熟的 金特 和肉碎拌香 料蒸成的 那仁 。受自然条件的约束 , 各民族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形 成了各自的图腾信仰和对动植物的精灵崇拜 , 这同时 也影响到饮食 , 比如鄂温克族人的祖先禁止猎熊 , 这样 尽管他们以肉类为主食 , 却也不会吃熊肉蒙古族――除夕更岁时,一家人围坐在包内火炉边,在向长辈敬献“辞岁酒”之后,饱餐烤羊腿和煮水饺。高山族――台湾高山族有吃“长年菜”的习俗。长年菜也叫作“芥菜”,吃这种菜是预示寿命长。有的人将长长的粉丝加入长年菜里,象征着长生不老。满族――年三十家宴十分丰盛而隆重。主食有糯米粉或成粉包制的饺子、火烧、豆包等;传统年菜有鲜美的血肠、煮白肉及别具一格的酸菜氽白肉,而象征吉庆有余的鱼菜更不可少。子时还要吃一顿送旧迎新的鲜肉水饺。壮族――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饭,以示来年要丰收。这种饭叫“粽粑”,有的长达尺余,重五六斤。拉祜族――每至除夕必做糯米粑,其中有一对做得特别大,据说象征太阳和月亮,用以祈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果实累累。侗族――初一清早,从塘里弄几条又大又鲜灵的鲤鱼,煎、炸、烧、炖、摆上桌,再加一盘香气四溢的腌鱼,整桌菜以鱼为主。侗家人说,春节吃鱼,预兆新的一年吉庆有余(鱼)、五谷丰登、余钱余粮。黎族――过春节,家家宰猪杀鸡、备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吃“年饭”,席间唱“贺年歌”。大年初一或初二,人们集体狩猎,猎物的来先分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剩下的一半大家均分,怀孕妇女可以获得两份猎物。景颇族――春节期间,各家各户都酿水酒,向长辈敬酒。达斡尔族――生活在黑龙江和嫩江两岸。除夕年饭是黄米蒸糕,初一大清早,互相拜年的人们一进门就抢食年糕,借以祈愿生活年年提高。佤族――新年第一次见面除相互道喜外,还赠以糯米粑团、甘蔗和芭蕉,以此祝愿家庭生活和睦、甘甜、美好。土家族――在全家的团圆饭餐桌上,一定要有坨坨肉和合菜。维吾尔族――年节家宴食品有:用大米、羊肉、葡萄干等做成的“普罗”,用面粉、羊肉、洋葱等做成的“匹提尔芒达”(包子),用带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面团抻成的“兰曼”(抻面),以及与汉族馄饨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尔”等。此外还备有多种民族传统糕点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圆盘馓子)、“亚依玛扎”(花边馓子)、“波呼萨克”(炸吉皮)、“沙木波萨”(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有人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一点,从主食结构上也可看出,我国南方气候湿热,盛产水稻,因此,以大米为主食;北方气候相对干冷,适宜小麦等作物生长,因此,以面粉为主食。山西人能吃醋,可谓“西酸”之首。他们吃饭前,往往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三调羹醋用以“解馋”。改革开放前,每逢春节,别处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他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另外,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越酸越能显出制作者的水平。傣族人也爱吃酸,酸笋炖鸡可是一道传统名菜。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爱吃酸?打开中国地图,可知这些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因而他们的食物中钙的含量也相应较多。这样,通过饮食,易在体内引起钙质淀积,形成结石。这一带的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发现多吃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石等疾病。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渐渐养成了爱吃酸的习惯。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及东北的朝鲜族等地居民多喜辣,我国流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贵州人平生所吃辣椒极多、朝天椒、野山椒均不在话下。在川北,听说有一种辣椒本身不能吃,用一根线吊在灶上,汤做好后,辣椒在汤里涮涮,就辣得不得了,因此叫“涮涮辣”,四川的“麻辣烫”更是全国闻名,可以说,没有不辣的四川名吃,四川名吃不辣,也就谈不上“名吃”。如今,人们除了管四川女子叫“川妹子”外,还称其为“辣妹子”,原因大概也基于此。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我国东部地处沿海,东北的朝鲜族当地气候也湿润多雨,冬春阴湿寒冷,而四川虽不处于东部,但真地处盆地,更是潮湿多雾,一年四季少见太阳,因而有“蜀犬吠曰”之说。这种气候导致人的身体表面湿度与空气饱和湿度相当,难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烦闷不安,时间久了,还易使人患风湿寒邪、脾胃虚弱等病症。吃辣椒浑身出汗,汗液当然能轻而易举地排出,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养脾健胃,对健康极为有利(对当地人而言)。另外,东北地区吃辣还与寒冷的气候有关,吃辣可以驱寒,鲁迅留学时为御寒也有了爱吃辣的习惯。我国北部是内蒙古高原,过去新鲜蔬菜对北方人是罕见了,鲁迅先生说“胶东的白菜运往北京,便用红头绳系了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美其名曰‘胶菜’”,就是指此。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养成了吃咸的习惯。人说苏州菜甜,其实与无锡的相比,苏州菜不过是淡。无锡炒鳝糊放很多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对北方人讲,根本没法吃。广东、浙江、云南等地居民也大多爱吃甜食。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茬。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间的延续,这种咸甜相对的趋势会减弱的。当然,“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只是个笼统而又相对的说法,我国地大物博,饮食习惯差异很大,甚至在局部地区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民族习俗和个人习性也有重要关系。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shenghuo/25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