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主要吃什么?

谢邀

其实咱们老祖宗吃的多的是,上古时期先祖们筛选出六畜、五禽、五蔬、五谷……这些最养人的普遍养种植。各种坚果水果更多:栗子、李子、梨子、桃子、木瓜……

真菌类的各种山珍应该可以写一本书。还有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的小零食:龙葵、菇娘、马蓬、榆钱、甜大嫂,……(这些东西各地叫法不同,农村生活过的应该不陌生,全可以摘下生吃)

至于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山上跑的,地上蹦的……基本能动的都能吃。补充一句:《山海经》就是一本食谱

本身问题提的就有很大的问题!这个“大部分”是怎么统计出来的,单单从你所说的文章中提到的很有限的几种外来食物就能说出“大部分食物都是外来的”这种观点,十分十分武断!

中国自古到今绝大多数食物都能自给!没有这么些外来食物,中国饮食也是极其丰富多彩的。

如何看待深圳禁止食用猫狗肉的立法通过?

文明的体现 坚决支持 万物有灵 生命平等 猫狗都是有灵性的动物 它们自古就是人类的好伙伴 本不该被人类屠杀 更不该被食用 不爱它们也请不要去伤害

现代文明就不吃狗?现代文明发源地的古希腊可不答应??

说到现代文明的滥觞,肯定要说古希腊。

公元前5-6世纪,古希腊地区的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对西方世界有深远影响的希腊文化,成为西方文明乃至现代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别的不说,就今年被延期举行的奥运会,起源就是古希腊。据说最早是由古希腊国王所设,通过一系列的比赛为自己女儿挑选夫婿,有点像中国古代的比武招亲。

古希腊被称为现代文明的发源地,最重要是因为古希腊早期的自由、民主、平等是为现代文明的滥觞。

可以说,很多坚信现代文明的朋友都对古希腊的文明充满憧憬。

现代文明的源头与现代文明的矛盾之处?

前些日子,深圳颁布了禁止吃狗肉的规定,其中提到:

猫狗作为宠物,与人类建立起比其他动物更为亲近的关系……也是现代人类文明的要求和体现。以现代文明为理由,禁止吃狗肉。

我们这边不讨论是否能吃狗肉的问题,就讨论一下上述理由存在的问题。

古希腊最重要的科学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动物研究》中详细记载了狗的事迹。他说到:

“它们跟人一起生活,可是这并不能妨碍狗偶尔也会被吃掉。”

众所周知,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具代表性的学者,逻辑学、哲学、动物学、社会学、美学、政治学、伦理学等集于一体的超级大能人。他的存在几乎集中体现了古希腊文明的光辉。

作为一名著名的动物学家,他在讨论狗的问题时诚实地记载了当时人们对狗的看法。

如果说还不能作为证据,那么被西方称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就在他的饮食著作《养生法》中详细写到,他推荐用成年狗做特定食疗,把小狗肉写到另外的食疗之中。

其实作为现代文明发源地的古希腊关于吃狗的记载很多,所以这并不能所谓“现代人类文明的要求和体现”就禁止吃狗肉,在逻辑上根本不通。

当然这里要补充一句,实际上在公元2世纪后,西方文明中就逐渐少吃狗肉。古埃及的壁画中甚至把每条狗都取了相应名字,而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也有人与狗情义的描述:

当智慧的奥德修斯最终

踏上了他的故土

他的老狗还记得他

在华丽的地毯旁

他的妻子在等他归来往后的西方文明发展中,狗就成为了长期有效的饮食禁忌。相辅相成地,狗也成为了人类的宠物。

这是西方,那么中国呢?在中国,咱们得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来说话吧?

中国传统居然也有不吃狗肉?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爱吃狗,大概从汉至今是为历史传统。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人不吃狗肉也是传统,虽然没有吃狗肉那么源远流长,但也是从魏晋开始。

话说隋唐以前,按用途可以把中国的狗分为三类肉狗、看家狗和猎狗,此时肉狗的比例相对较大。

魏晋以后,习惯养羊的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中原地区的畜牧业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羊肉满足了更多肉类需求,因此传统的肉狗养殖逐渐衰落。所谓挂羊头卖狗肉,当时狗肉甚至还没有新兴的羊肉那么受欢迎。

因此狗类中,肉狗的比例大大减少,吃狗的人也转投羊肉旗下。相反的,由于隋唐以后封建王朝上层养的猎狗和用于娱乐的宠物狗增多,原本的三类狗也被增加为肉狗、猎狗、看门狗和宠物狗。总体来说,在当时的人看来狗里面能吃的已经相对较少,更多是和人产生情感关系的后三类。

先说猎狗。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国,狩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谋生手段,更是封建王朝统治者展示武备和娱乐消遣的重要元素。

当看做是谋生手段时,狗的身份也就是一种牧羊犬、看护犬,在畜牧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与西方文明中狗的作用是类似的,也因此产生了一种情感关系。

而在中国历史上统治者狩猎又被称为田猎,是一种展示武备和娱乐消遣的手段,大型凶猛的猎犬其实更多体现出统治者的威武强大,是人类的一种情感投影——因为能被人类驯服的猛兽中,犬是最为大型且凶残的一种,因此也为统治者的象征,“鹰犬”、“走狗”也比喻为权贵的手下——权贵的走狗们,你敢吃吗?

男人有消遣娱乐,女人也有。所以相对温顺的哈叭狗、狮子狗等小型宠物狗就变成了陪伴于女主人的身侧的宠物。宠物犬天天待在家里,和看门狗主导内外,其中人类投射的情感就更多了。

由此而来,封建王朝上层对狗肉就不那么感兴趣了。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盛之,加上羊肉的供应量大大增加,部分人也开始放弃吃狗肉,逐渐不吃狗肉成为一种风气习俗。

吃狗肉的人也养成不吃狗肉的习惯?

当然,当时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是吃狗肉的。但是,实际上尽管是撇开了情感因素的他们,一样是把不吃狗肉当成一种习俗——此处的狗肉特指后三类和人类有情感关系的——其中还有更为现实的原因。

刚开始的时候,这部分爱狗肉人士确实是吃后三类狗的,著名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在《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迷》一书中以大量的事实指出人吃宠物这一观点:

被视为宠物的那些动物最终照样会落入其主人的胃里或者经过其主人的同意,落入其他人的胃里。而马文・哈里斯也同时指出,人类不吃狗、猫等人们的宠物的最大原因是:即同牛、猪和鸡相比,它们都是十分无效的动物食物资源。简单来说就是:

因此说,久而久之吃狗肉之人,也知道后三类狗本身就不出肉,逐渐也养成了不吃后三类狗的习惯;而肉狗本身也因为出肉率被猪牛羊挤出了大部分人的食谱,所以不吃狗肉的人就更多了。

古人不吃狗,真的就是因为没有其他动物好吃

马文·哈里斯所说的那样,狗是十分无效的动物食物资源。并不是因为它们是宠物,与人类有情感关系,从而推出现代文明应该不吃狗肉,这种因果关系完全是错的。

而是狗作为一种食材,因为出肉率和本身肉质问题被高级反刍动物取代,在食谱中被人类剔除。

随后因为其早已被人类驯服,所以在看门狗、宠物狗和猎狗这三类中得以发展,与人类的情感也更为深厚。

最后人类在不好吃的理性和不想吃的感性(而这种感性也是诞生于理性的基础上)中,大部分人就不想吃狗肉了。

而在中国,狗作为食材被取代的时期正是魏晋,此时带来的养殖羊冲击了养殖狗产业。这时期后,吃狗肉和不吃狗肉都成为了习俗,所以说,以习俗来说事,有什么用呢?

所以,首先逻辑上有问题,然后说中国文明的事,用什么西方历史呢?用我们中国的不就能好好说明白了吗?最后至于吃不吃狗肉,连古代爱狗肉之人都懂得分类,现代文明的大深圳为什么要一刀切呢?

参考文献

马文·哈里斯《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迷》

棘青《图说世界饮食文化》

许嘉璐《华夏饮食文化》

徐海荣《中国饮食史》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shenghuo/26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