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与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别有哪些?

  在中国人看来,论及中国的饮食文化,它差不多和中医、武术一样,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独步天下的。而德国人的饮食,差不多是另一种极端。以两国最爱吃的猪肉为例,虽然德国人在香肠上搞出了大约三千个品种,但除了香肠,最流行的差不多只剩下肘子一种吃法。在中国,猪身上可食的每一部分都会在各地搞出不同花样,或许可以这么说,德国有多少种香肠,中国就有多少种猪的不同吃法。  有不少人谈到,对肉类食材的利用,西方人远不及中国,比如不吃内脏、不吃血,更别提吸骨髓了――一句话,中国人对食物的利用程度是最高的。不过,相比德国人对猪身上可食部分的利用,中国人很难说做得更彻底。所谓只有中国人才不浪费每一点儿肉食,恐怕是种误会。中国人认为只有自己才会吃的部分,比如猪血、猪内脏、猪脑髓、骨髓等等,德国人同样绝不浪费,只是,他们将之统统打碎,做成各种香肠――德国的香肠种类之多,就是这么来的。  两种利用方式从饮食烹饪水平上就不做比较了――因为这是个没有结论的话题,我个人挺喜欢德国饮食。但两种方式的效率似乎少有人谈。  德国人对猪肉的利用,显然是一种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利用方式,猪的不同部分全部被加工成标准化的香肠,你想吃什么,就去切什么样的香肠。而中国人对猪肉的利用,则完全相反,猪的每一个部分背后都对应着无数不同加工和烹饪方式。从对猪肉不同方式的物尽其用来看,无论从消耗的人力还是加工所需能耗,中国的利用方式都要远远高于德国。从这一点来说,中国人食用猪肉的综合成本要远远高于德国。  中国和德国完全不同的猪肉利用方式,恐怕来自历史上人均肉食量的差别。如果一个社会肉食机会很少,其加工烹饪方式必然是不怕浪费时间、燃料的;如果一个社会肉食机会相对较多,那么其烹饪方式必然是朝着尽可能减少时间和燃料消耗的方向发展。比如,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放弃自己买个猪头回来,沥青、火钳轮番上阵烫毛拔毛,或卤或煮,忙上一整天才能吃到猪脸、猪耳朵的方式了。无论是食材还是烹饪方式,都朝着越来越简化的方式发展。  历史上,中国人的肉食机会实在是少之又少,而德国又是另外一种情形,古罗马时代,德国人的祖先就是多肉食,有资料称,十六世纪初巴伐利亚地区的一些城市,人均年肉食量已达80公斤,此数字与今天德国的肉食水准相当,比今天肉食已经极大丰富的中国还要高出一截。这个水准的肉食消费量,如果按中国加工和烹饪方式,恐怕一家老小全年都在忙活着加工烹饪猪肉。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shenghuo/26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