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菜的特点

与其他国家菜肴相比,中国菜在烹饪文化和烹饪技法上,具有多彩多姿、精细雅致、和谐适中的特征。
  (一)原料丰富,选料严谨
  中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跨度都比较大,还拥有很长的海岸线,物产丰富。加之中国菜多为熟食,多种原材料均可使用。有一句俗语称:“山中走兽云中燕,陆地牛羊海底鲜。”几乎所有能吃的东西,都可以作为中国菜的食材。中国菜不仅动物原料用得广,植物原料的选择同样广泛,早在西周时期,有文字记载的可食用植物物种已达到130多种。但在中国菜中,名菜常选择名贵的食材,如燕窝、鱼翅、熊掌、鹿尾、虎骨、猴脑等。其中部分食材取自保护动物,所以某些名菜因取材困难而无法烹制。目前,很多烹饪家使用替代品进行尝试。
  (二)刀工精细
  中国菜的原料大多加工成小块宜食的尺寸,不像西餐在食用时进行二次切割。中国菜对刀工非常讲究,有切(直刀法)、片(横刀法)、剁、剞(雕刻图案)等多种,技法有刻刀法、滚刀法、锯刀法、反刀法、推刀法、切刀法,刀工处理的工具主要是菜刀和砧板,可将原料切成片、丝、条、块、丁、粒、米茸等形状,并要求其大小、厚薄、粗细均匀。有些原料经厨师的刀工后可拼成栩栩如生的美丽图案。
  (三)注重火候
  中国菜烹调方法非常多,有凉拌、炒、爆、溜、煸、蒸、熬、煮、炖、煨、烩、氽、涮、烧、焯、卤、酱、煎、炸、焖、烤、焗、熏等几十种,每一种又可分为好多小类。中国菜在制作过程中还十分讲究火候,以最简单的蒸排骨为例,蒸的时间长了,肉就老了,时间短了,则还没熟透。火候是中餐烹饪技术的核心,火力可分为旺火、中火、小火、微火。最终要达到“嫩而不生,透而不老,烂而不化”。
  (四)讲究调味
  味道分基本味和复合味两种。基本味即酸、甜、苦、辣、咸等,比较单一;复合味有酸辣、咸鲜、鱼香等,各种调味技艺有上百种之多。其中以四川菜最为典型,其以“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点为世人所称道。中国菜除了讲究口味变化外,在烹调的过程中还能巧妙地运用不同的调味方法。同等量的调味品在菜肴加热的不同程度加入酒会形成不同的口味。
  (五)重视色香味俱全
  中国菜很早就讲究色、香、味俱佳,《后汉书•边让传》里写到:“函牛之鼎以烹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熬而不可熟。”中国菜的取名多彩多姿,以写意手法命名的有“龙虎会”、“凤爪龙衣”、“狮子头”、“佛跳墙”;以人物命名的如“东坡肉”、“宋嫂鱼羹”、“宫保鸡丁”。唐朝皇帝唐懿宗命皇宫内准备各种美味给同昌公主食用,如“灵消炙”这道菜,是用喜鹊舌、羊心尖等材料调制而成,一只羊只有四两肉能用作原料,虽经暑毒,终不腐败。
  (六)讲究饮食礼仪
  中餐的饮宴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进,当然不会再有“孟光接了梁鸿案”那样的日子,但也还是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进餐礼仪,是古代饮食礼制的继承和发展。
  中餐饮食礼仪因宴席的性质、目的的不同而不同;不同的地区,也是千差万别。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盘、碗、碟、筷、匙六种。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与汤匙可放在专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纸套中。公用的筷子和汤匙最好放在专用的座子上。中餐上菜的顺序一般是:先上冷盘,后上热菜,最后上甜食和水果。用餐前,服务员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湿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脸。在上虾、蟹、鸡等菜肴前,服务员会送上一只小小水盂,其中漂着柠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饮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时,可两手轮流蘸湿指头,轻轻刷洗,然后用小毛巾擦干。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shenghuo/28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