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一下孔府饮食文化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宝库中,有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她就是与文化源源最密切的素有“天下第一家”之称的中国孔府饮食文化。孔府饮食文化在孔子饮食思想的直接影响下,历时2500余年,传承70多代而常盛不衰,自成体系。这可以说是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孔子有关饮食的言论主要被记录在《论语·乡党》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席不正,不坐。觚不觚,觚哉……”

  这段言论完整地论述了饮食要求。它从食料的选择、食品的加工、烹饪的火候、食品的卫生标准以及进食过程中的食量、酒量、礼仪规矩等,都一一作了详尽的规定。

  在古代的社会中,孔府饮食文化一方面是远离大众的贵族饮食文化。在某些方面与宫廷饮食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宴饮的礼仪规格,还是菜点的命名,无不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由此形成了孔府饮食文化独特的美学风格。如菜名“一卵孵双凤”、“诗礼银杏”、“带子上朝”等。另一方面又是一种家庭色彩浓厚的饮食活动,不可避免地带有朴素的民间特点,如粥饭面食、豆腐野蔬,乃至腌菜渣菜等,充盈着日常精雅之趣。于是形成了孔府饮食文化雅俗共赏的特色。

  孔子提倡科学饮食,强调食养效果,重视饮食的时与节、量与度。因此孔府食品有荤有素、有软有硬、有干有细、有酸有甜,五味俱全。至于四时的变化、饮食的搭配,在孔府是有规律可循的。

  孔府饮食活动还非常重视艺术审美意义。从席面布置到餐饮具摆放到食品造型,都极为讲究。如食品造型,或形态典雅,或寓意隽永,或生动形象,其色、香、味、形、器、质的艺术配合可谓巧夺天工,登峰造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内涵。孔府饮食文化融饮食活动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为一体,使孔府饮食文化达到了一个至善至美的境界。

  总之,孔府饮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所具有的民族精神和气概,历时数千年,纵横南北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融宫廷饮食、贵族饮食、地方饮食、民间饮食、家庭饮食为一体,充分发展成为独具一格的孔府饮食文化。可以说,孔府饮食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各个层面的集中表现者,她是中国饮食文化史,乃至世界饮食文化发展史中绝无仅有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日本饮食文化的介绍!

由于日本历史上的一贯贫困。其主要食物为萝卜。因此形成日本食物多为萝卜制品以及食物数量少的特点。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大量食用海产品。并不顾国际的谴责,大量捕食鲸鱼。

中国菜的简介

中国菜,泛指中国的菜肴。中国菜是世界三大菜系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菜不仅享誉盛名,而且深刻影响了亚洲,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饮食文化。
中国菜往下细分可分为八大菜系:粤菜,川菜,湘菜,鲁菜,江菜,浙菜,徽菜,闽菜。其中粤菜知名度最高,外国人往往以粤菜作为中国菜的首席代表。
中国八大菜系博大精深,做法多样。目前已知的中国菜式已多达数千万种,其做法和烹饪技巧更是高达一亿多种。如果把吃文化去除掉的话,那么中华五千年文化将会大大缩水。
外国人无法理解中国菜系,西餐种类较少,且做法万变不离其宗。无非就是鸡鸭牛鱼,薯条,披萨,蛋糕。仅有少部分国家有自己的特色菜,例如法国鹅肝,土耳其烤肉等,其余均千篇一律。外国人不吃动物内脏(法国鹅肝除外),他们认为动物内脏不卫生。而中国菜对于动物内脏的利用可谓是达到了极致,目前已知的内脏菜式就有猪肚鸡,猪肝粥,猪大肠粉卷,矶烧鸭肾,天麻炖猪脑等数百种。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shenghuo/29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