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南方人,女朋友北方人,结婚以后饮食差异会大吗?

大,差异蛮大的

首先,自然资源方面,南方雨水充足,盛产大米,吃米饭会比较多一些。北方雨水相对要少一些,盛产麦子,吃面食多一些,东北比较特殊。

其次,在口味方面,都说南甜北咸。北方是偏咸,南方也只是沿海几个省市偏甜。南方中西部吃辣非常猛。比如粽子豆腐脑,南甜北咸。豆浆,南加糖北原味…………等等

再次,这些差异是无法改变的。能改变的只有人。尽量去适应如果适应不了就各做各的。不要跟我说适应不了啊!尤其是女孩子…很多女孩子嫁老外的什么古里八怪的吃法,都能逼着自己去适应。这只是在国内,并且差异,没有国外那么大。

我一个同学,他就是南方的,他老婆是北方的。刚开始他们两个也是吃不惯,各做各的。

但是经过几年的磨合,他们每餐都有南北特色的菜。有米饭,有馒头,有饼。

我去他们家吃过几次,我是都能吃的,我多年的全国各地出差也适应了。

最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慢慢的适应去磨合。

大,非常大!

我家先生山东西部人,我湖南西部。最开始,他不习惯吃辣椒不习惯天天吃米饭,我嫌弃他吃生大蒜,大葱,洋葱,吃完之后方圆五百米都能闻到那浓烈的大蒜味。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我们都在照着彼此的饮食习惯去进步,他现在能吃一点辣,连续一周米饭也没问题了,而我也可以接受凉拌的生洋葱丝,大葱丝了,大蒜还是无法接受得了。

相对于年轻人来讲,磨合,改进还是比较容易。

后来有了小孩,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之后,又是一个南北饮食文化巨大差异的体现。

从汤来讲,只分放盐和不放盐的,称白汤和咸汤,所以我喝到了三十几年来第一次没有盐的排骨汤。

主食馒头,南方人大部分会作为零食点心。面条,南方是汤,肉,料一碗,北方除去炸酱面外就真的只是一碗煮好的白面条。

蔬菜,爷爷奶奶不喜欢任何绿色的叶子菜,所谓的青菜只吃白菜。

还有就是从大的方面来看,我家先生以及先生同一地方的人,对吃特别不讲究,基本还是停留在能吃饱肚子就行的水平,即使现在物质不缺乏,但是缺乏对饮食上的追求。饿了,照样烧一锅开水,丢一把面粉进去,加点盐就是一顿。家家户户十天半个月的才开一次火炒个菜,平时就是馒头咸菜过日子。

你对中国民族地域人文及生活习惯的差异有好奇心探求心吗?

中国饮食文化丰富,有人概括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

一、中国南北饮食文化的总体差异

中国南方人和北方人的饮食习惯不同。从主食上看,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东北是大米生产基地,而且久负盛名,但颇为有趣的是,东北人的大米主要卖到了其他各地,自己却不怎么喜欢吃,这种状况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南北方的饮食差异。相对于面食,米饭多配菜肴来搭配,因此在菜系的丰富程度以及饮食文化上,南方都显得更加精致。也因为食物丰富度与精致度的差异,很多人开玩笑说北方饮食的谱系主要是围绕“吃饱”展开的,而南方饮食谱系则是围绕“吃好”展开的。

广式早茶

(一)菜系种类

中国有八大主要菜系:川菜、鲁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其中,除了鲁菜是北方的一个大菜系,其余均为南方菜系。这种菜系种类的差异直接反映了食材的丰富程度以及人们对于“吃”文化的不同理解。

(二)饮食方式

除了菜系种类不同,南北方人饮食的方式也存在差异。就从喝汤来说,南方人喝的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如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其煲汤很有名气。在中国南部省份的广东和海南,人们在进食正餐的前后一定会喝汤,只有完成了餐前喝汤以及饭饱之后再喝汤的程序,才算是吃完了一整顿饭。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冬季更频繁,且是在饭后喝,汤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

(三)饮酒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十分丰富,南北也存在差异。从喝酒来看,北方人豪爽,喜欢大碗喝酒,大口吃菜,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中国山东、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人酒量比较大。南方人则喜欢细斟慢饮。但中国白酒的主要产地还是在南方,如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等。南北方人在夏天一般都喜欢喝啤酒,但冬天北方人更喜欢喝白酒,而南方江浙一带喜喝黄酒,比如绍兴女儿红、上海的和酒等。

(四)烹调、口味

南方和北方在烹调习惯、口味风格等方面亦有不同。比如稀饭,北方是小米粥、大米粥,最多放几颗枣。南方人,不仅粥里放菜,还放诸如火腿、大枣、咸蛋等多种食材。南方人喜甜,北方人喜咸。南方人吃菜喜欢分开炒,北方人则偏爱放在一起炒。

随着人口流动增多,中国南北方之间的各种社会差异开始逐渐减小,但由于各种社会、地域以及文化因素导致的南北方饮食差异却仍未消减。

二、中国南北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

南北饮食文化各有千秋,作为一种社会事实,这种文化差异有诸多原因。

南北地势

(一)地理因素

不同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造就了中国各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中国南方气候湿热,盛产水稻,因此以大米为主食;北方气候相对干冷,适宜小麦等作物生长,因此以面粉为主食。地理区位的差异首先还体现在温差上,中国南方平均气温比北方要高。在寒冷的冬季,北方人不得不进食一些脂肪、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现在在中国北部的牧区,牧民仍以奶制品和肉类为主。南方气候温和,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因此植物类食品占据着主要部分。

(二)社会因素

中国南北饮食差异的另一个原因是社会因素。上海菜就可以被认为是在社会因素的刺激下产生的。近代开始,上海因扼长江入海口,进可深入腹地,出可远渡重洋,水陆交通发达,经济十分繁荣。经济的繁荣刺激了上海菜的发展,形成了其讲究五味调和及清淡的饮食习俗。上海菜,兼容并蓄,深具上海的城市特色。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低糖、低脂、荤素搭配的潮流开始风靡全球,在这种饮食潮流下,上海菜紧随其后,在自身菜品基础上吸收世界特色,而后发展成为新时代的上海菜。这种适应时代生活节奏的做法,也在中国其他地区得到了发展。这种饮食潮流的改变,无不与社会的发展相关联。

(三)民族因素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因此他们不仅在生活活动上存在差异,在饮食文化上也深深烙上了各自的特色。

汉族聚居的东部平原地区,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被称之为“鱼米之乡”,因此盛产的大米和小麦是主要的食物。类似这种耕作方式的少数民族还有朝鲜族、锡伯族、傣族、壮族、独龙族等。居住在中国北部的蒙古族、鄂伦春族和怒族以及西南部的牧区藏族,由于气候寒冷,多食以高热量的肉类,从而抵御严寒。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饮食文化的差异有着很深的社会历史和地理根源,中国饮食文化有着南北地域差异的深刻烙印。

中华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幅员辽阔、地大物博,56个民族地域分布天南地北、文化传统各异,饮食更是特色鲜明。

我们现在生活在科技时代、创新时代,但是我们对祖辈遗留下来的文化、服饰、美食深深的吸引着。随处可以看到穿着汉服在逛街的美女,看到各地方用民族舞吸引我们了解这个城市,看到“拱手礼”问好。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的穿着、为什么这样吃东西、为什么会这样说话、为什么结婚、为什么这样会有这样的房子,这样的历史第一大国你有好奇心探求心吗?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shenghuo/30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