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如何实现了中西饮食文化融合共存?举实际例子,例如茶餐厅!愈多愈好

比如现在很多餐厅都是综合中西餐为一体的 即使是吃中餐也可以吃到沙拉 吃西餐也可以吃米饭 因为正常西餐主食大多是土豆泥面包之类的

还有很多菜式也是中西合璧 比如在很多菜中加入了原本是西餐中的调料或者材料 番茄酱、沙拉酱等在中餐中的运用

说个实际点的例子 比如肯德基 本来应该是西方快餐店 但是现在还有中式的粥啊油条啊什么的 完全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与需求

还有中西饮食文化的交融不只体现在食物上 文化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比如餐厅的装修布置啊 不再局限于纯粹的西方或者东方的风格 而是取各家之长

还有对于节日 即使是中餐厅也会因为西方的节日有一些活动什么的 这是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影响 也带入了饮食文化中

与国际接轨后 顾客品尝过很多西餐 尤其是年轻人 追求口味的新奇 所以渐渐出现了中西合璧的菜式与餐厅

这些都是我自己想的 希望对你有用

为什么大多数欧美人喜欢吃牛肉,而大多数中国人喜欢吃猪肉?

很多人认为,欧美国家的人喜欢吃牛肉,喝牛奶,吃芝士奶酪是因为他们是发达国家,牛肉牛奶以及奶酪这种食物它们负担得起。中国人之所以喜欢以猪肉为食,是因为我们有着悠久的食用猪肉历史,比如:东坡肉,红烧肉,回锅肉。可以说,如果中国人的餐桌上没有猪肉,那么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做菜了。

虽然这种解释符合人们的直觉,但地理学家会告诉你,欧美人吃猪肉以及中国人吃猪肉有着另外的原因。

欧洲人为什么喜欢吃牛肉?欧洲的气候其实并不适合农业的发展,也不适合猪生长,但非常适合牛生长。这是因为欧洲当地的气候主要是地中海气候以及温带海洋性气候,这些地方常年会受到来自海洋西风的影响,所以它们冬季不太严寒,夏季也不太炎热。另外,当地降雨量较多,没有明显的干湿季,我们应该听过一个段子,叫做在英国出门一定要带上雨伞,这是因为当地会随时下雨。

这种气候不利于农业生产,但非常适宜放牧,这是因为终年温和多雨的气候,有利于牧草全年生长,所以欧洲地区的畜牧业非常发达,许多优质牧区都在这里,因此当地的牛肉价格低廉,而且牛肉的副产品,比如:牛奶,奶酪等也成为了当地人的日常饮食。

美国的猪和牛美国和欧洲不同,美国其实既是养猪大国,又是养牛大国,只不过他们本国人民更喜欢牛肉,对猪肉的需求量不大,以至于许多猪肉会出口到中国。

美国之所以适宜养猪,是因为他们国家地广人稀,美国国土面积没有比中国少很多,但他们的人口数量比中国少很多,所以他们有大片土地可以用来耕种。

再者,它们的气候非常适宜大豆、玉米的生长(我国适宜小麦,稻米生长),再加上他们国家的农业科技化程度高,这意味着使用较少的人力就可以管理上百亩农田,这使得他们生产的农产品成本较低,能够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出售。

其实我国的牲畜所食用的饲料大多也来自于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原因就是因为进口大豆的价格,比我们自己生产的价格还要便宜。

除此之外,美国养猪的优势是肉饲比低,肉饲比就是投入多少饲料,猪能够长多少肉,其中肉饲比越低,说明猪肉能够以最少的能量生产较多的猪肉。美国的肉饲比是1.91:1;我国是3:1。

也就是说,美国养猪其实是一把好手。既然如此,那美国人为什么也是以牛肉为食呢?

其实早先时候,美国人也以猪肉为食,但在西部大开发之后,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而且气候适宜牧草生长,所以美国西部开始养牛了起来,这也间接导致牛肉价格下跌,使牛肉价格和猪肉一致,甚至更低。

另外,许多美国人是欧洲人后代,他们保留了本国的饮食习惯,对牛肉的需求量较大。

另外,由于快餐文化的兴起,牛肉汉堡在上个世纪50年代时横空出世,使得牛肉一跃成为美国人的主要食用肉类,而猪肉销量一跌再跌,时至今日已经沦为美国餐桌的边缘食物。

猪肉在中国的地位现如今,猪肉在我国处于不可撼动的地位,我们以不到1/5的人口,消耗了全球近一半的猪肉。

其实在明朝之前,我国人并不是非常喜欢猪肉,在当时,羊肉更受人们的欢迎。在宋朝时有一句俗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而以宋朝为背景的《知否》中,当时出现的主要肉类食物也是羊肉。

而且,苏轼也在《猪肉颂》中写出了当时的猪肉现状: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猪肉之所以能够在如今成为国民性美食,和我国的农业离不开关系。我们知道,在明清时期,我国人口就已经膨胀式增长,而人口增多意味着对农作物的需求就会变多,这使得人们会开垦土地,把原本属于动物的牧区改成农耕区。

当耕地面积增加之后,猪的优势就会显现出来。我们知道,土壤想要保持肥力需要定期施肥,而在过去没有化肥,人们只能使用农家肥。猪,则是生产农家肥的好帮手。

清代一本书中写道“岁与一猪,使养之,卖后只取其本,一年积粪二十车,多者按车给价,少者使卖猪赔补。”

另外,猪属于杂食动物,它们能够以农业副产品为食,比如:麦麸,秸秆甚至是青草等食物,正因为如此,自明清之后,猪开始在我国兴盛了起来。再加上我国地大物博,又非常善于烹饪,解锁了许多猪肉的吃法,使得猪肉与我们的餐桌更加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虽然现如今我们不需要猪肉提供农家肥,也有饲料可以养羊,养牛,但人们对猪肉的喜爱没有一丝下降,以至于猪肉价格的涨跌甚至成为了影响我国民生的重要因素。

美国人喜爱吃牛肉,这是事实。我在美国经营餐饮二十几年,意大利餐馆、美式Fusion餐馆都做过,剩下的时间都是中日餐馆。2003年,我曾经自驾车从大西洋彼岸的波士顿出发,横跨美国大陆抵达毗邻太平洋沿岸的加州。又到访圣地亚哥、洛杉矶和三藩市等。回程又开40号公路经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然后斜叉而上,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到访了28个州,就是为了考察美国的餐饮与中餐的信息,那个年代也没有GPS,只是一本全美交通地图。

美国人饮食习惯,餐馆就是最好的见证。按占比超过50%的只有牛肉和鸡肉,羊肉是凤毛麟角只有羊排;而猪肉也就是“凤毛麟角再加四个猪蹄儿的量。而且美国人吃的还不是猪肉,明细的说是“猪排骨”,而猪肉多的制品是“培根和香肠”。

好我们下面从几方面分析一下为什么?

一、美国和欧洲的地域:

地域广博,人烟稀少。而水域丰满的大自然,赋予了丰厚的草场。而牛羊无需吃粮食和泔水,富饶的自然资源养育了成群的牛羊。而猪即脏又臭,还要吃粗谷泔食,伺候起来也没有牛羊那么方便。就好比您让蒙古人民改养猪,大草原上猪群滚滚….那道也是奇葩风景,但不大可能。

二、美国和欧洲的饮食习惯:

最主要,牛、羊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牛奶和奶制品。西方人自古就每天喝牛奶,以咖啡为主,奶酪(Cheese)更是西方人离不开的食物。养猪?没听说过喝猪奶的!也没听说过地球上有猪奶酪这东西。牛、羊和它们的制品,是西方人的生活必须品,也是只要的生活经济来源。像新西兰、澳大利亚,草原都是上天给予的自然资源,牛、羊或许就是因草而生的。

三、西方的烹调技法:

欧洲人的烹调技法以烧烤(Grill、Barbecue)为主,其次是煎、炸、焖、蒸、焗、烩等。而牛羊提供大量牛奶、奶酪的同时,自然牛肉、羊肉也就不言而喻的成了主力。这个习惯就如同新疆、内蒙喜牛羊,广东人爱海鲜的道理一样。而喜欢吃半生熟烧烤的西方人,也不是傻瓜!猪肉半生会生病,而牛羊恰到好处,这些也都是前人摸索出来的。而猪肉发根发硬,只有善烹的中国人方能得心应手的把猪肉烹制完美,而老美常常加调味汤放烤箱里焗的软软的,配上各种豆子卷饼吃,还有一个最常见的吃法就是Bacon培根,多数人不喜欢猪肉的味道。

四、西方的饮食风格:

美国人和欧洲人,他们的饮食习惯单一。或许几年一辈子都吃这几种东西不变。20年前刚到美国,就听老企台(服务生)说,老美天天来吃饭(中午工作餐Lunch)从来不换样,所以他们就称呼“陈皮牛”来啦,“宫保鸡”来啦。所以至今都是,每天的牛奶、面包、奶酪、咖啡、甜点等,里面都离不开牛奶这种原料。

五、红酒文化:

以前,牛扒馆确实是有钱人才能进得起的餐厅,而红酒更是上层社会炫耀摆阔的资本。红酒与牛扒在口感上,又是“天造地设”的绝配。文化都是因地域而生的,不论几千年还是几百年,一个牛排和红酒就能让他们傲娇一世。而穷人只能买些老牛肉回去加些土豆和番茄做红烩牛肉、或熏烤做串来吃,一样也有红酒,但级别天壤之别。

六、美国超市:

货架上摆的最多的就是牛肉,而且是按照部位分档多的眼花缭乱。价钱好的牛扒10几刀至20几刀1磅;普通的西冷也就8美刀左右1磅,既是有的贵一点也不会悬殊很大,这里的市场价格都比较平均,其次还有好多做汉堡用的牛肉馅。和牛肉一样多的只有鸡肉,终归还是大众老百姓多,在而言也不能天天吃牛肉,烤鸡、鸡排什么的也是餐桌上的常菜。羊肉很少,不仔细找可能漏过去,只有羊排、羊小腿。而猪肉只有整条卖的排骨(老美都是做BBQ排骨),和一些极便宜的猪扒,和猪肉香肠和培根,猪肉和制品主要是低收入的购买力。

七、中餐馆:

刚来美国时中餐馆还有1-2道猪肉菜,如甜酸肉(有点像咕咾肉)、回锅肉(瘦猪肉片),到现在,几乎99.99的中餐馆都已不再卖猪肉炒菜,但头台(开胃小菜)的美式BBQ叉烧和BBQ排骨卖的还是不错的,很多老外不喜欢猪肉的味道,但烧烤的就可以接受,而且都是很甜的。而且,我在美国这么久叫货,每星期10几20箱的猪肉,都是做BBQ叉烧(美国叫无骨排)的,货源全部产自加拿大,也就是在美国从来没有用过美国猪肉。就是昨天肉公司送货车没送来猪肉,销售员自己给我拉来10箱猪肉,说加拿大的货车刚到,这是关系不错的,不然要等第二天再给你送。

八、物价与牛扒

美国高档牛扒馆贵的吓人,但评价牛扒馆也非常多。一般餐馆一盘菜在10美刀至16美刀,如芥兰几,蔬菜虾,宫保鸡;烤牛排在22美刀至28美刀之间,一些评价连锁牛扒馆平均消费25美刀也能搞定。所以,在美国只要别在曼哈顿和大酒店里消费,一般物价的平均值是不会起伏太大的,更不会有吃不起的说法。

原创文章,原创图片,©️Patrick·邵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shenghuo/31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