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合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些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望。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学生认识主体意识是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主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景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更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景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部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莱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三、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沿袭已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让大多数学生能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如:开展调查本校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况,面对这个比较复杂的课题,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本身的个体差异、教师素质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将影响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如何让孩子玩着就能学习好?

我女朋友是幼教,现在的基本上都是带孩子玩,基本现在小孩们玩的天天都打六岁的时候基本才能好好学习

让孩子喜欢上学习、有了学习积极性,再苦都没问题,对他来讲,学习就是玩儿

孩子从几岁开始识字比较合适?

“现在的孩子都没问题,而是现在的父母是神经病。为什么非要逼孩子学呢?让他好好地玩不香吗?”上次在一篇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看到下面的这一条评论。

确实,在对于当下的教育,太多的父母处于一个焦虑到疯魔的状态,三四岁的孩子就报了几个培训班,生怕自己的孩子启蒙太晚,输在的起跑线的上。这样确定不会把孩子累坏吗?如果父母很明确的有一套自己的教育规划也就罢了,但是大部分父母不是的,而是在和别的孩子比较,在别人的煽动下焦虑的。他们眼中所谓的输在起跑线,只不过是某些机构忽悠你,贩卖你的焦虑心理赚钱罢了。

我的孩子现在四岁,上的是公立幼儿园,中班,学校教认字。我们也没有刻意教他,但他从2岁多就会认字了,因为一直在读绘本。具体多少不知道,全是读绘本时认识的,因为他对认字特别感兴趣,所以后来我也给他买了认字卡。而我教它认字的方式就是通过字给他讲故事。所以,他现在的语言表达能力也特别好,就如一些词语或成语,他能很准确地知道要什么地方可以用。这就是孩子很神奇的地方。虽然他会认字,有时候也让我们教他写字,但我坚决不教他写,一是他手的软组织没有完全长好,不必写字那么早,二是想让他保持着想学的欲望。

孩子班里的家长群,有些家长经常会晒出自己孩子写字,算数,唱歌,跳舞等。我的孩子在班里算个渣渣。还有我们同一个小区的一个妈妈的女儿在我家孩子同一个幼儿园上大班,每次碰到我带着孩子都会问我孩子在学校学得多不多,她总吐槽公立学校不好,一直说什么都不教,现在她女儿什么都不会。跟她女儿一般大的孩子进了私立学校,现在认字写字算数样样都特别厉害,让我考虑转私立,不然小学真跟不上。

对此,我从来不焦虑,因为我一直知道自己要些什么,别人是别人,我是我。别人的孩子有的是神童,那我的孩子能比吗?孩子不是父母的表演工具,他有他的成长周期,我们如果过度的拔苗助长,那伤害的始终是孩子,她的根都没有扎好,你让他如何长成攀天大树?

一个孩子认字也好,学习其他知识也罢,关键是你能否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比如说:求知欲,专注力,这就是内驱动,这对3-6岁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这也是现在我对我的孩子核心在培养的东西。孩子将来能否学习好,最重要的事,解决要我学和我要学的问题,谁解决得好,谁的孩子就学习好,逼着孩子学任何东西,都难有好的结果,有时即使短时间学了也难以持久。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的个人意见是,孩子的个体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孩子做任何事,不在于多少岁,而在于他的兴趣。有的人年轻有为,有的人大器晚成。如果孩子没有明显的兴趣,那就遵循孩子的成长周期。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

在语言学习中,孩子始终是个主动者,只要有个合适的环境,就能自然开花结果。

自然界植物的生长用开花结果来表示一个周期,那么孩子的语言学习也有一个周期,发展心理学把12个月到5岁分了三个周期:

12-20个月–单词句时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声音特别感兴趣,所以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适合有声音的翻翻书,还有家人要多和他说话。不知道别的家长有没有发现,无论你跟孩子说什么,他都能自己分辩出你说的是什么。研究也发现,在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父母多跟孩子说话,孩子的语言天赋会比父母少跟孩子说话的要强很多。

18-24–电报句时期。孩子一岁半左右,他就会开始说属于他的语言了,比如:妈妈要,吃奶奶,肉肉……它们像电报一样,只包含最关键信息。在这个时期,孩子能够自动辨识并表达出对自己有用的关键信息,大脑的发育过程还真是神奇。孩子刚开始往外蹦字的时候,很多家长就着急要给小孩识字了,千万不要这么干。

2岁半到5岁–学前期。到了这个年龄,大部分家长都会开始着急要不要给孩子认字了,要上学了呀,不认字不行啊,天天看抖音,别人家晒娃晒出来的都神童,自己家的渣渣想想都惊慌。你不逼孩子一把,他还真不能优秀。

儿童心理学界非常权威的科学家,耶鲁大学格塞尔儿童发展研究所的创始人阿诺德·格塞尔博士说:从长远角度来看,孩子从三岁、四岁、五岁、六岁甚至七岁开始认字,将来都没有任何不同!

也就是说,虽然5岁孩子可以掌握大量的词汇,但语言能力的许多重大进步是在儿童6-14岁期间发生的。强行的早认字,并没有多大意义。

那么孩子如果一直没有兴趣就一直不教他认字了吗?当然不是。就像我们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没有人教啊,上学了老师教还不一样认字。我上面所说的是不强行教认识,就是坐好,记认字卡的那种。像我的孩子上的公立学校,上大班了就会有幼小衔接了,大班开始就要认字写字,各样老师也会教,但也不是过量的教。

另外呢,作为家长,还可以通过自然文字环境,让他来认识字,比如我和孩子去超市,我会跟他说,如果你认识字多好啊,你想买什么,你想知道那是什么,你就自己可以看了,不用求妈妈;比如,我们去餐厅吃饭,我会跟他说,如果你认识字多好啊,那你想吃什么菜,你看着菜单就可以点了;再比如读绘本或故事,我会跟他说你如果认识字多好啊,那你自己就可以看了,就不会存大你不懂的啦。

其实我们身边的很多地方可以让他认字,但大的区别是,认字是他的求知欲,他越学越有成就感,但如果是你要他认,他就越学越大压力。

当下的学习从来不缺方法和技巧,缺的是一个有养育常识且坚定的父母。

现在的年轻父母们,越来越意识到,读书是改变孩子命运的唯一通道,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学习。所以怕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而过于焦虑,于是拔苗助长,急功近利、操之过急″,反而事与愿违,徒劳无功,无功而返。

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们厌读怕写,厌学逃课,甚至混到初中毕业死活不肯读书了呢?

为什么50~60%的孩子连普通高中都考不上呢?

为什么学生问题,问题学生,问题青少年越来越多(如自杀,违法犯罪)?

那么,问题出现在哪里,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①家庭早教以及幼儿园小学化教育最大弊病是所学的知识过于零碎化、碎片化而且边教边要幼儿理解化,还要认字、写字。并且怕幼儿安全问题″象小学生样囚鸟于笼。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和幼儿认知规律……是导致孩子们上小学、初中后厌读怕写的主要原因。

②幼儿教育是人类极其珍贵的教育资源。然而这极其珍贵的教育却被无知的家长、老师白白地浪费了。幼儿期是人生的关键期,其行为习惯、人格品德、个性性格、态度情绪、知识概念、特长倾向″的3/4是在升小学前形成的。如果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将误导孩子,后患无穷也。

③那么怎样才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怎样才能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而且又要增加知识才干,让他们轻轻松松学而且不输在起跑线上又要赢在终点站呢?

是时候了,值得全社会包括年轻父们深深地反思,不再纠结几岁开始认字写字,读了多少绘本了”……

怎么办?

点头像精彩见!看悟空问答,品真正教育!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shenghuo/31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