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科技,创新未来,翻译成英语怎么说?

Green technology, creative future
前面绿色是形容词,后面的创新肯定也要用形容词,对不?creative就是形容词啊。

你讲的没错,绿色的确也可以作为名词,但是从你的判断来说,这里的绿色是名词吗?我觉得未必吧,

“绿色+名词”结构的词语中,“绿色”作为形容词,是区别词,综合上述结构中的“t”,可析出“绿色”具有:①环保的、无污染的;②生态的、自然的;③健康的、文明的;④卫生的、安全的;⑤节约的、节能的;⑥方便、快捷、畅通的;⑦可持续发展等意义。

科技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科技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我要找关于科技创造未来的演讲稿,谁能帮我找下!谢谢!
•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未来的影响
• 如果你是年轻人,如果未来科技和观念足够发达,你想…
• 求广东新会的生活的变化.社会新气象.农村新面貌.科技…
• 生活新变化 社会新气象 农村新面貌 科技新发展 国际…

%BF%C6%BC%BC%B6%D4%CE%B4%C0%B4%C9%FA%BB%EE%B5%C4%D3%B0%CF%EC&ct=17&pn=0&tn=ikaslist&rn=10

科技创新未来的我们怎么做

  目前,自主创新越来越成为人们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上到中央,下到地方。人们有一个共识,即“十一五”是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调整期,在这五年期限里,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中心环节,要摆在全国科技工作的首要位置。
  总书记和家宝总理也都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此多次做出指示。
  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战略主张?又为什么在现在的背景、条件下,把自主创新提到一个非常高的战略高度上。我们应当做些什么?应当怎么做?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
  这次国家中长期规划当中组织了20个重大的研究专题,对我国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和战略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世情、国情、科情做了全面地分析,为提出自主创新的战略主张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战略背景分析。从世情来说,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是全球化;另外一个是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体。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成为改变世界格局的最不确定的因素。因此,中国不仅仅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也对全球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从国情上看,我们要实现小康的目标,这就需要从现在开始中国的经济增长需要保持年均7%以上的高速增长。
  也就是说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到2020年,中国作为一个已经如此庞大的经济体,依然要保持一个长达40年的高速增长,这将是世界史上一个非常罕见的或者从未有过的现象。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持续31年,我国台湾省曾经辉煌过24年,但是对中国如此庞大、地缘如此广阔的经济体要保持40年以上的高度增长,在世界上确实是一个奇迹。
  同时,到2020年中国总人口超过14亿人,我们如何把这么庞大的群体带入现代化进程当中,并让他们成为小康中的一员。另外,中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资源的消耗、越来越依赖于大量的原材料进口。我们从1995年大概有15种有色金属的原料对外依存度不足15%,到2003年普遍超过50%。
  我们的石油到2020年对外的依存度将超过60%。中国的经济增长其持续动力和物质基础越来越依靠于不可再生的资源,这使得中国经济运行的基础也越来越脆弱。此外,中国整个经济在对外贸易依存度方面表现出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那就是,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像中国一样有如此高的对外依存度,美国不到27%,日本也不到30%,而中国始终在40%左右,去年曾经达到62%。
  
  从这样的国情来分析,中国如果依靠“三高一低”的增长方式发展,中国经济增长实际上难以为继。因此,有很多人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抱有一种不明确的态度,甚至产生一种悲观的情绪判断。但是,他们没有看到,在这种资源约束的压力下,正是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可以描述出很多的特点,但是本质特征就在于科技正在通过群体突破的态势,来解决越来越短缺、匮乏的不可再生资源的供给问题。从80年代初一直到现在我们都在讲科技革命,科技革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实际上这种革命的本质就是在于改变过去传统工业化的基础,正在以全新的体系来替代过去传统工业化赖以存在、赖以发展的,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动力的体系。
  我们面临的种种压力实际上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尽管提高自主创新可以从产业层面、国家层面看待,但是中国在经济增长面临越来越大的约束情况下、面临经济转型越来越现实的压力下,科技对我们的产业、企业、区域的发展提供了转型的空间。也就是说,越来越需要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科学发现和新的技术发明来突破这种压力。
  而在人类文明的建设当中,正是这样一种不断为人类发展提供的压力才促成重大的科学发展和重大的技术开发和应用。从这个角度来说,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我们要从未来的战略高度来把握和理解。
  创新不单纯是一个技术过程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这个观点实际上在学界、产业界、大专院校是存在不同认识的。现在很多观点从研发投入、科技人员、研发机构的设置这样几个角度,认为现阶段企业不应该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这些观点值得商榷。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过程和一个市场的实现过程,而不单纯是技术发明本身。
  如果一种创新、一种新的产品、一种新的工艺装备不能在市场上转化成产品,不能在市场上销售,那么这个创新就会成为一种知识积累、实验室的样品、各个研究机构的展品。因此创新的本质实际上是一个经济过程,必须谋求这种创新产品能够真正被市场所接受,这个观念应当成为我们政府制定政策一个基本的起点。
  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是无可争议的,一方面科技成果的获取、应用、推广和市场的实现总是由企业进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本质特点就在于,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市场组织方式。在整个成果转化过程中,只能采取企业这种市场方式。尽管存在有30%的大型企业没有设立研发机构等等数字,但是根本的原因不在于这些企业实际的现状,而在于科技成果的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只能由企业完成。
  因此提出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要作为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最主要的方面,实际上是得自于这个基本的理论和实践的判断。
  构建新型的产学研的技术创新体系
  当前,企业越来越多的新产品和高等院校共同研发,尽管WTO有关的条款并没有限制政府的财政资源对研发的支持。
  但是我们应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怎样构建一个稳定的、有效的产学研体系。实际上要解决很多问题:
  1、政府如何在产业部门中构建一个使产业不同的企业,公平的享受、获取技术研发成果的新机制,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公权力、私权力的问题。作为国家要支持一个产业的研发,如何解决动用财政资金所实现的科技成果在各个企业中进行分享?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
  而这个问题在整个中长期规划当中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方向。
  2、在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当中,国家以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组织框架来支持行业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否在整个产业当中逐渐构筑以企业牵头或者企业为主体,大学、研究所参与的研发中心甚至国家实验室。
  
  3、很多由政府财政支持的研究机构、大学能否在建立一些规范的制度方式、组织方式的基础上向企业开放,使这种公共资源的社会功能放大,使得社会资源真正能够为企业培养出研发人才,这可能是一种很重要的制度安排。
  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
  在一个创新链过程当中,解决我们中小企业创业、成长、过程当中的重大问题,应该至少考虑三个层面:1、创业的发起;2、融资;3、投资者的退出。
  
  在这些问题上我们也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在也正在探讨商业银行与企业的结合问题,政府资金转性问题,扩大中小企业基金组建方式问题,改变创业公司的财税政策等等方面。但要重点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让中小企业的成长能够获得正常的信用担保,能够正常通过融资获得资本,能够正常直接融资获得产权交易,并使相当多的投资者随着企业的成长顺利退出。
  我们现在85%的应用产品是由中小企业生产的,35%以上的专利是通过中小企业获得,也就是说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一般来说可以采取小企业的方式,逐渐通过市场的扩大、市场的拓展成长为大企业。所以在政策的制定方面,特别是政府在经济结构的调整方面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在创新、结构调整、新的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中小企业政策方面,包括创业、投融资等方面要研究出台一整套重大的政策。
  总之,自主创新是行动,不是一个短期的策略,而是一个长期需要坚持的国策,不是一场运动,而是要持之以恒的一种战略选择,不是一个短期的目标,而是一个持之以恒、长期坚持的过程。
  对于自主创新的理解,我们应当真正看到中国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变时期。这样的战略调整对我们企业、产业、区域,对于整个国家都是极为重要的,把握这样的机会来提高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中国的未来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shenghuo/31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