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城是哪个城市?

绵阳

绵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总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距省会成都100公里,辖六县两区一市,代管省政府科学城办事处,总人口529万。绵阳科技城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市区现建成区面积60多平方公里,城市人口66万。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绵阳的改革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绵阳先后被列为全国军转民科技兴市试点城市、四川省加速实现两个转变试点城市、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全国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和全国电子政府电子商务试点城市。2000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绵阳科技城的重要指示。2001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绵阳科技城发展纲要》,绵阳科技城建设全面展开。绵阳坚持实施军转民科技兴市战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经济科技、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年均10.7%的速度增长,工业增加值以年均14.7%的速度增长。

《“十三五”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内容是什么?

该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公共安全科技领域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涵盖了社会安全、生产安全、综合保障与应急等公共安全科技领域。

《“十三五”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指出,我国公共安全科技创新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主要表现在:基础理论研究不足,自主创新性成果缺乏;总体技术水平与国外领先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一些关键安全与应急技术装备依赖进口;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和人才队伍建设依然薄弱。总体来说,我国的国家公共安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健全,而目前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却更为严峻,广大人民对公共安全的需求和期望又越来越高,亟需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规划重点围绕公共安全关键科技瓶颈问题开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设置五大重点任务,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理论基础;统筹研发部署,突破关键技术;着力成果转化,支撑引领发展;推进平台建设,强化创新能力;深化国际合作,开放共享共赢。

据悉,我国将研制一批公共安全技术装备。突破公共安全技术装备核心关键技术,初步建立较为完备的公共安全装备技术体系,制定相关标准,研制标准化、系列化、成套化公共安全技术装备。强化智能技术在公共安全技术装备的应用,推动智能巡检、现场处置、应急救援机器人等一批自主研发的重大技术装备投入使用,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为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装备支撑,努力将应急产业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有哪些亮点

  1. 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2015年排18位,按照规划,2020年时将提升到15位。国际科技论文被引次数世界排名从第四位上升到第二。
  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5.3%提升到60%,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升到2.5%。
  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从48.5提升到60,高新技术企业营收从22.2万亿元,提升到34万亿元,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从15.6%提升到20%。
  2. 专利等多项指标翻番
  PCT专利申请量,2015年为3.05万件,规划要求2020年目标值“翻一番”。
  相应地,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也要翻一番,从6.3件提高到12件。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要从9835亿元,提高到20000亿元。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从6.2%提高到10%。
  3. 坚定推进核电、转基因等重要技术
  文件指出,要“使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整体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品种和技术储备。建成规范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技术体系,确保转基因产品安全”。
  “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电技术研发、试验验证、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标准和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电设计、建设和服务全产业链。”
  4. 抢占科技高地
  除了发展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5G)外,还将部署启动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包括深海空间站、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以及一批重大工程,包括智能电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等。
  特别是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相关的内容,在文件中有较大篇幅专门论述。可以被视为对新工业革命的前瞻。
  5. 诸多导向贴近民生
  清洁高效能源、生态环保技术、现代交通技术与装备、现代食品制造技术等,对人们关心的环境、交通、食品安全等问题作出了回应。
  新型城镇化技术、人口健康技术、公共安全与社会治理技术等也将对未来浮现的需求加大投入。
  6. 开拓新疆界,定位于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层面
  海洋资源、空天探测开发和利用、深地极地技术不仅是科学前沿,也不只是经济利益所在,而是明确为战略层面的重要技术:“提升战略空间探测、开发和利用能力,为促进人类共同资源有效利用和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7. 强调基础研究,学术兴趣与国家目标相结合
  文件列出了9项“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重点部署的基础研究”,以及13项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要求“面向基础前沿,遵循科学规律,进一步加大对好奇心驱动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引导科学家将学术兴趣与国家目标相结合”。
  8. 提升科研条件保障能力,健全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
  “改进人才评价考核方式,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实行科技人员分类评价。探索基础研究类科研人员的代表作同行学术评议制度,进一步发挥国际同行评议的作用,适当延长基础研究人才评价考核周期。”
  “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按照市场规律让人才自由流动,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改进科研人员薪酬和岗位管理制度,破除人才流动障碍。”
  “建立符合科研规律、高效规范的管理制度,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等问题。”
  9. 根据地区差异,优化国家科研基地和平台布局
  支持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带动性强的创新型省市和区域创新中心;推动跨区域协同创新,加大科技扶贫开发力度。
  10. 打造“一带一路”协同创新共同体
  “围绕沿线国家科技创新合作需求,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合作层次和水平。”“鼓励科技型企业在沿线国家创新创业,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行业企业与沿线国家传统产业结合,促进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合作。”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shenghuo/31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