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南北文化差距很大?

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同一个民族,同一种文化,压根不存在文化差异。你说的所谓文化不同,只不过是生活习俗,只是地理上的差异造成的。问下各位有见过这种龟吗!

南北方文化差异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有两个最主要的原因。

气候原因,北冷南热。中国是传统农业国家,北方地区漫长寒冷的冬季无法进行农业生产,只能在室内谈天说地饮酒打牌。南方地区温暖多雨,一年四季都是忙碌的,人们形成了一种工作惯性。北方地区冬天冰封雪盖,交通不便,故此商业贸易也会受到影响。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中外族入侵基本都是从北方开始,生活在中原的汉族人口多次南迁。汉族的传统和儒家文化更多的是在南方开花结果,文人墨客也都活跃在南方。比如老子孔子活跃在河南山东,唐代文化中心是长安和洛阳,宋代及以后朝代就以安徽和江浙为主了。

这是我粗浅的总结,请多批评!

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文化差异有哪些?

南北人文化差异肯定的是有差异的,因为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信息的传播速度快慢都有影响的,虽着时代的变化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南北人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差异了,只不过是语言的差异多点。但是不影响整个南北人交流往来的。

把话题说透其实很敏感,姑且试试。

南北方的“差异”如果有的话,其实也就不过是历史痕迹的遗留和影响了。

一般而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再加上广袤海域的中华大地,大体呈现着“胡化中原,汉遗南蛮”的特征。

当然,所谓“胡”和“蛮”不过就是古代中原文明的定义,到了如今,也就、也已经没有必要再深究这类概念的内涵了。

事实上,中华数千年,本来就是西、北侵蚀中原,然后中土退却南移的态势,更何况因了五胡乱华、燕云十六州割据、元、清的灭国等等,历史上中华大地可谓北疆、中原各领风骚,而相对而言,南蛮地区倒成了中原族群甚而中原文化的“桃花源”。而如今最终归于一统,这种历史的印记和痕迹体现出来的其实就是问题的答案了。

如今,南方重血统,种姓为本、家族延绵,据此而言的风俗、文化、常礼依旧有显明的“古中原之风”。其实,去旧迎新破四旧之前,两广福闽、湘赣云贵、四川之南等地基本上都是同宗同族居于一处的,每条村都有渊源、每个姓必有太公、每座宗寺均有历代祖先牌位以及上溯N代记载日常的族谱。自然地,农耕文明的以时令节气去定行止,以祭祀去系信仰,以宗族条例去教化、规范等等“古汉之风”依旧。即便到了数字化的21世纪,这些根本的东西依然深刻的影响着这些族群。

至于如今的中原,历经战乱和民族大融合的影响,古中原文化的痕迹和印记基本上可谓“荡然无存”了,当然,遗迹和地缘是不能迁移的,也因此,“中原”这个词在动态的文化演进之后的如今不过就只是一个“过去式”,而当下中原的现状,其实就是一个文化大融合的样式,而作为古中原文化的“宗姓家族”基础的灭失也使得据此而言的农耕文明早就在融合中被同化和稀释,不是吗?如今在古代中原地区,你已经难觅汉民族文化的延续脉络了,取而代之的是,民族融合的多样态文化特色以及清系民族文化的相对强势。

文化渊源和脉络清晰之后,在当今的社会现实中的差异其实也就呈现出来了。

在如今我们的所谓南北(其实是渐进而非泾渭分明的)差异看来,首先,血缘上民族融合越深刻的地方,通俗地说,人长得肯定是周正点的,这一点,也体现着如今所谓的南北差异之上。

其次,性格气质上北边胡化一些,更具游牧气调一些,也更豪迈你也可以说更粗(鲁、暴、俗)一些。

而南边的循“礼”一点,所谓“礼”却不仅是礼貌,更是《礼》,一种修养和修为的要求,只是如今,都扔进历史垃圾堆矣,即便是更强调传统的南方,也只剩得“片言只语”、“凤毛麟角”,虽形在实神不在矣。但相较于北方,性格上气质上依然是内敛些、自律些(你也可以说拘谨)。

以上说的大多是形而上的领域,至于现实中形而下的南北方差异其实同样体现着以上所谓的基本的文化差异。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为南方,简朴豪迈烧烤乱炖越往北越突出。

待人处世南方中庸北地张扬。

南重文北尚武(在此,文、武的含义更在于方式和态度)。

南讲求实际北强调心态。

至于族群凝聚力,南“形散而神不散”,北“形神俱散”,这一点或有异议,不过看看一些具体差异便可知,同是殖民半殖民,上海“洋”(更容易在文化以及思维内核的基础上接受外来影响),香港“土”(殖民百年依旧“传统”)

……………

再次强调,过去多个世纪,整个中华大地都处于民族大融合和文化大融合的基调和氛围中,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至于西方文明主导中国灵魂了之后,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被置于“第二性”的、“其次”的位置之上,在这个角度和意义上,南北文化差异其实早就不足为奇了。如今经济崛起的中华大地,迫切需要的是客观和清醒地看待自身以及自身的文明和传承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一点上,我们差东洋多矣。

失去了清醒的自我看待,完全匍匐于外来文明之下,连城头的大王旗也依然是“普鲁士舶来物”,这,真的好吗?!

或许,我们也需要一个唤醒五千年灵魂的文化复兴!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shenghuo/31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