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中的以白沟为界,白沟是今日保定白沟吗?

之一   在辽阔的冀中大平原上,曾有一条发源于涞源县涞山的河流,它流经涞水、定兴、高碑店等地。当年,那条河水不急不缓地闪烁着粼粼的波光,悠闲的鱼虾忽东忽西欢快地嬉戏着;荷花盛开,清香阵阵,引来了众多的水鸟跳跃欢唱;河的两岸碧草青青,繁花点点,彩蝶翩翩……这条河便是古老岁月中的白沟河,白沟河用她的秀美与仁厚也孕育了古镇白沟的辉煌。  位于北京、天津、保定三角腹地的白沟,古时其四周河泽纵横,因河中多白芙蓉而得名。据史书记载,早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前,白沟就有了很强的水上运输能力,也具备了商业重镇的雏形。宋朝时期,她已经成为兴盛一方的水陆码头,数百年以来,一直保持着“日过千帆、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到了清朝时,她逐渐成为“货通大江南北、商流九州东西”的商品集散地,繁荣鼎盛至极,因此白沟素有“京南大都会”之美誉。   白沟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宋辽时期就上演了两国以白沟河为边界的历史。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九月,辽圣宗耶律隆绪率领契丹军大举南侵攻宋。十一月其主力进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直逼宋都开封,宋室朝野惊骇,参知政事王钦若提出南迁金陵。时任宰相一职的寇准,力主抵抗,他排除众议,促请宋真宗亲征。  宋真宗最后采纳了他的建议,亲抵前线督战。宋朝将领一见皇帝御驾亲征,士气大振,奋勇战斗,射杀了辽统军使萧达览,获得全胜,保全了北宋王朝的尊严,谱写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史上的光辉篇章。可惜宋真宗畏敌,在军事胜利的情况下,执意求和,派一使臣与辽国订立了每年输辽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以白沟河为界的和约,史称“澶渊之盟”。  那个时候,白沟河之故道从白沟镇北流过,此处就是辽宋之间有名的界河。“澶渊之盟”后,由于社会相对安定,南北经济都得到发展,辽宋之间也开始互派使者频繁往来。大辽国南部有深山峡谷,北有大漠戈壁路途艰险遥远,为了方便双方使者来来往往,专门修建了驿道,每隔一段路程建有驿馆,供使者食宿。因而一条长长的驿道,把南北两朝牵连起来。千里驿道上的第一座驿馆,就安设在白沟河之北。  “澶渊之盟”以后的一百余年里,辽宋先后派出1600多名正式使者出使对方,两朝使者均由高官担任。当时,辽国皇帝效法中原,排汉人礼仪相迎宋使。宋使南归后,也把沿途所见地理、风土及辽朝内政情况书成“语录”进献宋帝。  人们熟知的范成大,作为使臣就记述了良乡板栗和琉璃河石桥等地的风景及地理情况。宋朝有不少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曾经是辽驿道上的过客。像时任太常丞富弼、监察御使“包青天”包拯、大文学家欧阳修、著名科学家沈括、著名文学家苏辙、权臣蔡京、高俅、童贯等都曾被宋帝任命为使者出使过辽国。  相对和平的局面也给辽宋两国边民带来很大好处,于是,白沟河两岸榷场的合法贸易便异常繁荣。榷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边境贸易。据历史记载,当时,白沟河的边境贸易非常繁荣。宋朝每年从榷场贸易中可获得40余万两白银的利益。现在我们可以想象出;当年  白沟河上每日商船频繁往来的热闹情景。  辽统和二十六年(公元1008年)正月,燕京地区因遭旱灾,要求到宋朝去购买麦种,很快得到宋朝的许可,保证了燕京农民的及时播种。榷场贸易不仅沟通了白沟河两岸各族人民之间的物资交流,政府也从中得到不少好处,其中就包括马匹交易。如景德三年 (公元1006年)宋朝规定:“凡官鬻物如旧,而增缯帛、漆器、杭稻,所入者有银钱、布、羊、马、橐驼,岁或四十余万。”  当时,从边境榷场贸易中,宋朝购得马匹的数量是惊人的,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军马匮缺对北宋军队带来的影响。总之,一千多年前建于白沟河岸边的“集贸市场”,不仅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使辽国契丹人加速了汉化进程,而这些对推进当时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都有着十分积极的历史意义。   之二  白沟河,自古以来牵涉到很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如宋太宗雍熙三年,辽军以10万之兵力大举入侵北宋,宋朝兵分东西两路迎敌。东路统帅曹彬率领的10万宋兵却敌不过辽国萧太后率领的几万骑兵,在白沟河一带被辽全歼,统帅曹彬仅一人一马逃回。当时,白沟河水竟被宋军尸体堵塞而断流!这是一次何等惨烈的战斗!历史上白沟河上还发生过一次有名的战役。  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燕王朱棣为争夺皇位与其侄建文帝朱允炆发生战争。是年4月,朱棣所率的燕师在白沟河和李景隆的官军进行了一场空前激烈的大战,此即历史上有名的白沟河之役。李景隆军60万,拥有精良的火器。燕师只有马步军10万。经过数日激战,燕师大败李军,毙伤10余万人。此白沟河之役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古镇白沟,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千年历史文化,也珍藏着一段段燕赵文明的历史记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文人墨客和爱国志士曾抒写下有关白沟的诗篇,而这些诗篇则见证了白沟的沧桑与变迁。  多次当过辽使团陪同团长的王安石,曾经在迎送辽使团时,写下 《白沟行》一诗,记录了当年的接待情景:“白沟河边藩塞地,送迎藩使年年事。藩使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万里锄耰辏接塞垣,幽燕桑叶暗川原。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外交家苏颂,曾数次出使辽国。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南方的信使来说,第一次看到这绚丽多彩的北方风光时,不能不为之激动和陶醉。当苏颂刚刚进入宋、辽边界白沟时曾写下《初过白沟北望燕山》一诗:“青山如壁地如盘,千里耕桑一望宽。虞帝肇州疆域广,汉家封国册书完。因循天宝兴戎易,痛惜雍熙出将难。今日圣朝恢远略,偃兵为义一隅安。”  公元1055年冬,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出使辽国,曾作《奉使道中五言长韵》一诗,对白沟桥如是说:“朔野惊飙惨,边城画角雄。过桥分一水,回首羡南鸿。地理山川隔,天文日月同。儿童能走马,妇女亦腰弓。”为什么“回首羡南鸿”?这表达的正是一种浓浓的思乡情。欧阳修在南归后还记录下这样的诗句:“白沟南望如掌平,十里五里长短亭。腊雪销尽春风轻,火烧原头青草生。远客还家红袖迎,乐哉人马归有程。男儿虽有四方志,无事何须勤远征。”  元朝“北方两大儒”之一的刘因也是值得一提的人物。刘因是河北徐水人,3岁识字,6岁写诗,7岁作文,落笔惊人。他的《渡白沟》与《白沟》两首七律诗,历来很受人们的推崇与传播。先看《渡白沟》: “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剑独难投。”  作者本自生长于斯,此诗写深秋的燕赵大地,在落日斜晖,西风萧瑟的背景下,主人公匹马单骑,冲寒踏霜,逶迤行来,末句写天涯独行,知交零落。这首诗意境高远,沉郁雄浑,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读此诗,可以使人感受到燕赵英雄“慷慨悲歌”之韵味。  清乾隆年间多才多艺的女学者王贞仪,曾写过大量游记诗,其中 《白沟河感赋》就是一首很值得称道的诗:“白沟河畔思无穷,日薄沙黄暮霭中。石碣独多新冢垒,战场空说古英雄。断戈人掘为耕具,残骨秋将厉鬼风。前路聊从呼晚渡,悲歌无限感飞鸿。”  此诗不仅对仗工整,在感情基调上亦沉郁顿挫,读来有沉重之感。当年的“靖难之役”,在后世人心中成了不灭的历史记忆。石碣成冢垒,断戈为耕具,多少兴亡之叹,多少历史变迁,全在一曲悲歌和一抹斜阳中慢慢流逝。  之三  现在作为“中国箱包之都”的白沟,在历史上曾是中国闻名的泥塑之乡。白沟泥塑据传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它最早起源于白沟镇镇西的北刘庄村,发端于清乾隆年间,从数家糊口之末技,到风靡一方之特色手工艺,到清末时白沟一带竟发展成为北方的泥塑之乡。  那时,白沟的南、北刘庄、辘轳把等村,几乎家家以此为业,开始主要是塑泥人,俗称“泥娃娃”,也叫“寸人”,形象生动,颇为有趣,泥人底部还装有苇笛或塑有口哨,价格低廉,很受农村儿童喜爱,销路甚广。每逢清明节、端午节和庙会,白沟泥玩具总是倍受欢迎。后来学艺人员增多,不断创新,发展到高达尺余的大泥人、佛像和飞禽走兽。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们文化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泥塑艺人们开始塑造戏剧人物群像,如《穆桂英挂帅》、《三打白骨精》、《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人物等,还有反映现代生活的拖拉机、卡车、轿车、庆丰收等几百种艺术品。  尤其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党的富民政策深人人心,白沟人为了发家致富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起来。在那样的大好形式下,有许多农户都在从事制作泥玩具这项家庭副业。当时,白沟老街干石桥段,是泥玩具的集中销售地,后来成为全国著名的泥货市场。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白沟泥货市场最繁荣的一个时期,白沟泥塑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不仅畅销华北、东北各地,一些精品还被国家级美术馆收藏,甚至还曾出口到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国

s是的  白沟,河北省高碑店市所辖副县级建制镇。地处京、津、保三角腹地,高碑店、雄县、容城、定兴四县交界,北距北京102公里,东至天津108公里,南到保定62公里。紧邻白洋淀、温泉城、野三坡等旅游胜地,津保高速、津保公路、津同公路、高雄公路于此交汇,京开公路、京广公路、京深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和京九铁路从东西侧经过。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shenghuo/3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