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社火”与内地汉族地区的文化有何渊源?

  

“社火”是流行于青海汉族地区的一种民俗形式,是一种融

音乐、舞蹈、曲艺、戏曲、杂剧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有 秧歌、龙灯、狮子、旱船、骑驴、高跷、大头罗汉、胖婆娘等 十几种表现形式。每当正月上旬过了初七至正月十五,“社火” 将祥和的春节带入欢乐的海洋,表演千姿百态,具有浓郁的地 方特色◦青海的“社火”与内地的“社火”一脉相承,是历代 从内地迁徙来的移民带过来的,他们将故乡文化与当地兄弟民 族长期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优秀文化形式共同融合,演绎而 成具有青海地方特色的汉乡习俗。
  

中原汉族地区“社火”的表演形式是边行走边演唱动作的 民间歌舞活动,很少或没有古老的祭祀活动。然而唯有青海, 特别是青海农村仍然保留着隆重的“送社火”、“接社火”、“赐 庙降香”等祭祀活动。为什么要做这些活动,除民间的传说外, 我们也可以从远古的记载中找到一些答案。
  我国自古将金木水 火土5种物质相生相克的现象视为万物变化之源,并认为它们各 有神灵主宰,分管东西南北中五方的春夏秋冬四季。人们的生 产生活都要受到各位神灵的支配和制约,因此就有了在“社火” 中的祭祀活动。届时,除了贡献牲畜和五谷食品外,要点燃柴 火,击鼓奏乐,巫师们还要跳舞。
  据说如果不如此,天神和祖 先就看不到、听不见下界对他们的崇敬之情。由此,人们为了 祭祀诸天神,就通过歌舞等多种形式表演“社火”,祈求天帝和 诸神保佑当年庄稼丰收,生活富裕。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shenghuo/4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