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学什么?

学习有三种,一是技能学习,二是知识学习,三是混合学习。

首先来看技能学习。技能源于本能又服务于本能,是在本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合乎文明习性的行为。纯粹的技能学习不需要多少知识的支撑,凭借模仿、尝试和反复练习就可以完成。如使用筷子、游泳、插秧、三步上篮、使用手机等。其实质是在大脑和五官的配合下人的四肢连贯熟练合套的动作,是动作的定型化和系列化,也是一种合乎目的行为。这种学习相对简单。

再来看知识学习。知识的本质是人类经验的总结,分为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原理性知识和观念性知识等四大类型。事实性知识要在记中学,如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这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方法性知识要在练中学,如怎么划分句子成分。原理性知识要在悟中学,如相对论原理,一旦理解其推导过程,就容易弄懂掌握。观念性知识要在知行结合中学习,如以人为本的观念,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等,都必须知行合一,才能领悟奉行,直到形成信仰。

三是混合学习。是技能和知识的混合与融通。如医学手术,既需要大量医学知识支撑,又需要掌握娴熟的技能。

统而言之,学习的前提是记忆,没有记忆作基础就没有学习;学习的核心是理解,要将学习的内容和实物、经验和已有知识相勾连,赋予新知以意义;运用是学习的关键,只有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才能赋予知识以能量和价值;而创新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重组知识形成新理论、新观点、新产品、新技术,才是求知的最高境界。

所以真正的学习就是以识记为前提、以理解为核心、以运用为关键、以创新为最终目标的肢体、官能和心智活动。

一,上学是学习,名称:学生,二,进企业,工厂学一门技术也是学习,名称;学徒。三,综合素质提高,也是学习。小时候,学讲话是学习。学走路,也是学习。

成年后,事业有成。购车了,学开车,也是学习。中国有句古语:过到老.学到老!说明了,人一生都在学习。这是我对学习的理解!谢谢!

中小学为何热衷于研学游?合肥市某初级中学今年四月份和七月份先后两次组织学生外出?

题主的这个问题包含两个需要解决的点,研学活动该不该组织?该如何组织?我们一个一个来说,首先,研学活动该不该组织?其实,研学活动也不是现在才有的,我国古代就有”游学“之说,无数怀揣梦想的学子遍访名山大川,四处寻师访友,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积累丰富的阅历,增长见识。孔子不也带着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进行游学吗?李时珍,徐霞客踏遍千山万水才有传世之作;唐三藏历经漫漫长路,终于取来真经,这些可以说都是游学的先行者。

2013年,”研学旅行“的概念在国内开始兴起,研学旅行跟一般的旅行不一样,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的结合体,是一种教学活动,注重的是”学“。今年河南教育厅正式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指出,中小学生每年都要安排一到两次校外研学活动。

相对国内来说,研学活动在国外开展已经很成熟,比如日本和一些发达的欧美国家,研修旅行从参观名胜古迹到职业体验,考察企业等等。政府提供经费保障,每一次的研修旅行都带着问题出门,带着成果和思考回来。综上所述,研学旅行活动,是很有必要组织的,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

其二,研学活动应该怎么组织?我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学活动应该精心组织,不能”游“而不”学“,不能流于形式,在内容,在活动过程,课程设计上学校要下功夫。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指出,探索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的形式对研学活动提供保障,要求有关场馆对学生研学活动提供减免门票的支持……

题主所说的学校热衷于组织研学活动,在很多学校并非如此,校方并不愿意组织研学活动,因为担心安全的风险,费用收取容易引发家校矛盾。研学活动如果向家长收取相关费用,一定要做到使用透明,让家长委员会参与经费审核,在自愿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家长意见,达成统一,把好事办好,不要让研学活动成为腐败的温床!

首先,我们要肯定学校组织研学旅行对学生积极的正面意义的,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团队意识,因为研学旅行去的地方都是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学习不是仅限于学校课堂,还要走向课堂外,走向大自然。集体活动对学生的团队意识的培养是有好处的。其次,研学旅行得到的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支持,国家主管部门有专门的文件倡导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不然学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肯定是不会组织这样的活动的。再次,你上面说的有学校多次组织这样的活动,你没有提供具体的详情,在这里不好评论。但是有些地方坐高铁飞机那肯定是条件比较好,还考虑到安全出行,舒适度的想法。另外这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去,实在有困难可以不去的。事实证明这活动收到学生的欢迎。还有补充下,有些人心里很龌龊的很,学校的活动动不动就向老师捞好处方向引,很阴暗的,班主任带这么多学生出去,轻松吗,有关的校领导不去行吗?至于什么亲戚去,那肯定是没有的,怎么可能。即使去也是要掏钱的,不然校领导怎么可能会开这口子的。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yanxue/29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