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并使用《指南》

可以选择职业类(在校可申请大专学历)的烹饪技工学校去学习哦 学校不仅传授厨艺 教导各种菜系的制作方法,磨炼厨师的基本功,平常都是实践教学,还会传授很多饭店管理经验哦 毕业也会推荐就业可以学习中餐 西餐 西点专业哦 选择这些行业就业率高哦:1.烹饪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学校一般是理论和实操相结合授课,实操大于理论,在学校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更适合社会的发展。2.随着餐饮行业的突飞猛进,社会对烹饪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供不应求。3.人们的观念与意识进一步提升,在饮食方面都注重营养。4.厨师人人都需要,走哪都不开,人总是要吃饭的,所以不用担心会失业。

一、专业解读,阐释理念 1.专家引领。帮助家长整体把握《指南》精神 《指南》一颁布,就有家长来向教师了解其具体内容,还有家长自己从网上下载了来学习。这说明有些家长很关注幼教方面的信息,也渴望获得一些专业资讯来指导他们科学育儿。当然,更多的家长不知道也不太关注《指南》,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在育儿方面不需要科学的引领。鉴于此,我们给全园每个孩子的家长发了一份《指南》文本,以便于家长学习、理解与运用。不仅如此,我们还请来了参与《指南》制定的南京师范大学孔起英教授,给全体家长做了一次讲座。专家逐章、逐条地分析《指南》的内容,还举了很多实例,家长们发现《指南》和自己的育儿实践结合紧密,因此都听得非常专注。讲座之后,我们组织了交流会,有的家长写的学习体会比较深刻。比如,一位家长写道:“对孩子的教育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平时的生活细节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孩子可塑性强,好模仿,因此,家长的言传身教很重要。生活中要多给孩子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这些直接经验是他们今后学习的基础……” 2.现场观摩,帮助家长发现问题,找准目标 在聆听专家解读后,我们发现家长的观念有了明显转变。然而我们知道,道理往往容易懂,一旦遇到实际问题,有的家长又把握不好了。因此,我们专门组织了一次全园性的针对家长的教学观摩活动,以帮助家长真正认识和理解“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我们向小班、中班、大班家长分别展示了科学活动“报纸发声”、音乐活动“包饺子”、美术活动“自制拼图”等。我们设计了一份观察记录表,提示家长哪些内容需要重点观察,同时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家长思考,引导家长带着问题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 以中班音乐活动“包饺子”为例。首先,我们在“三八”节请妈妈们来园跟孩子一起包饺子。孩子参与了全过程,观察怎样和面,怎样擀饺子皮,怎样放馅包好。饺子下到锅里,孩子又观察到水煮开之后饺子在翻腾,还观察到一勺冷水浇下去后饺子一下子不动了,而后慢慢又翻腾起来的那种状态……这个活动之后,到四月初,我们组织了音乐活动“包饺子”,让幼儿通过分角色表演和律动来表现“包饺子”主题:每个幼儿先扮演包饺子的人,表演和面、擀饺子皮等动作,然后自己变成饺子跳进“锅”里翻腾。然而,在活动过程中家长发现不同孩子的表现有很大差异。有的家长十分困惑:为什么别的孩子能大胆地用身体各个部分去表现在沸水中翻腾的饺子,而我的孩子却始终游离于活动之外呢? 活动结束后,我们组织家长和专家、教师们共同研讨,深入分析幼儿的学习特点,反思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家长明白了,有的孩子在包饺子活动那天没来,有的平时生活中从没看到过包饺子、煮饺子,也有的可能在那次包饺子活动中没有仔细观察。由于缺乏经验的铺垫,孩子就没法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和创造了。家长们认识到:孩子只有有了生活经验,知道饺子是什么样的,放进锅里会怎样,煮开时会怎样,等等,才能大胆地表现和创造。许多家长感慨道:“原以为看书、做算术、弹钢琴等才是学习,想不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都是孩子学习的内容。” 教学观摩活动让家长看到了幼儿园是如何贯彻《指南》理念并将其运用于日常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中的,为他们在家庭中实施教育作了示范引领。 二、跟进指导,深化理解 家长不可能仅仅通过一次讲座、一次现场观摩、一次讨论学习就完全领会《指南》精神,将其转化为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实际行动,转化为科学的教育行为。家长通过初步学习有了运用《指南》的意识,并努力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实践,但在落实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具体问题,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深入解读,针对他们的问题和困惑来跟进指导,不断深化其对《指南》核心价值的理解。 1.引导家长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教师要主动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发展上的“短板”,并调整教育重点,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例如,大班幼儿优优在数学、语言等方面已经发展得很好了,但家长依然担心他上小学后跟不上,还给他报名去上园外的各种幼小衔接班。教师认为,优优在很多知识的学习上已远远超越同龄孩子,但其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薄弱,对此,家长却没能意识到。 于是,教师主动约优优的家长来园谈话,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发展相对薄弱的方面。教师告诉家长:做好幼小衔接不仅仅要做好知识上的衔接,还要做好社会性发展方面的衔接。社会性方面的发展能促进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根据教师的观察,优优相对薄弱的恰恰就是社会性方面。班上小朋友都不太愿意跟他一起玩,对此家长应引起重视。因为孩子上了小学更多是和同伴在一起玩,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孩子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没有同伴,孩子会感到很孤独,这会影响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教师建议家长回去多观察孩子,尤其要把孩子放到同伴群体中去观察,可以根据《指南》中的各领域目标对孩子各方面发展情况作个诊断。发现自己孩子的“短板”在哪里。 没过多久,家长主动来和教师交流了:“老师,您说得很对。我回去后,一方面认真学习《指南》,另一方面观察孩子与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我发现他常常说其他小朋友傻,不尊重他们。比方说,他会主动给小朋友讲他喜欢的‘三国’故事,可要是小朋友表示不知道他说的故事或人物时,他就说:‘你是傻子,我不和你玩了。’几次下来,他不愿意去找其他小朋友玩,小朋友们也都不喜欢和他玩了。这段时间,我天天和他讲‘要和小朋友好好相处’,可是一点用都没有。老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教师说:“《指南》的社会领域有一条教育建议:‘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如,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可以相互学习。’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发现‘别人知道的事儿我不知道’的情况也是有的。比如,可以当着他的面问问和他一起玩的小朋友有什么特长。请学弹琴的说说弹琴的事儿,请喜欢汽车的讲讲他知道的关于汽车的事儿……要让孩子意识到人各有所长,只有尊重他人,才能有朋友。” 一段时间后,家长开心地赶来告诉教师:“昨天优优自己说‘人各有所长’了。他开始认识到别人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样,会认真听其他小朋友说话了……” 2.引导家长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有的家长没有正确认识《指南》的作用,将《指南》中列出的目标一条一条地对照着去考核孩子,一旦发现孩子达不到“标准,就异常焦虑。 例如,中班幼儿小小的家长看到《指南》“健康”领域中4~5岁女孩的身高参考标准为99.9~11 8.9厘米,他想:糟了,小小才98厘米,岂不是不正常了吗?家长的焦虑也传递给了孩子。造成小小对“身高”的话题异常敏感,一听见教师对别的孩子说“呀,你长高了”,她就把头低下去。这个心病甚至影响到了她语言及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yongche/4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