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的历史有多悠久?

大连的历史有多悠久?

19世纪80年代之前的大连,是一个叫青泥洼的小渔村。

洋务运动时期的大清政府,为了兴建北洋海军,选址辽东半岛岛尖上的旅顺口,作为水师基地。

旅顺口与胶东半岛岛尖上的威海卫一道,扼制渤海入口,屏障天津大沽口、拱卫京师。

1881年,清政府正式开始建设旅顺口军港和船坞,这应该视为近代大连城市的起源。

从建城顺序上讲,先有旅顺,再有大连。旅顺口和大连湾,都是北方深水良港,地理位置极其优越。

从功能上分,旅顺是军港,大连是商港,直到今天也是这样。旅顺军港,经过清政府10多年建设,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已初具规模。这里有军港、有船坞、有维修基地、有供水系统,还有由于军港建设而兴起形成的大约2万多人口的海港小城。

大清海军刚刚形成规模,战争就来了。励精图治的大清,却无法改变国运的衰落,与同样发愤图强的邻居、刚刚经历过明治维新的日本,遭遇了。

大清斥巨资打造、装备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被同时期兴起的日本海军打败了,且一败涂地。旅顺沦陷,惨遭屠城。

中国甲午战争的失败,彻底改变了东亚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国运衰落期的大清,被国运上升期的日本全面超越。

日本人占领了辽东半岛,使得窥伺辽东已久的沙皇俄国很不甘心。尼古拉二世沙皇拉上德国法国,出面干涉。日本迫于列强压力,退出辽东半岛。

1898年,沙皇俄国顺势以保护中国免遭侵略为名,把军舰开进大连湾和旅顺口,并强行与清政府签订租借辽东半岛的协约。

沙俄终于得到梦寐以求的、比海参崴更为理想的远东出海口,可以直接窥探太平洋。沙俄给这里起了个名字,叫达里尼。达里尼是俄语音,翻成中文,意思是远方。

1899年起,沙俄统治下的远东港口城市达里尼市,开始大规模建设。

初春的大连,万木吐绿,轻风送爽,鲜花盛开,特别是正值花期的樱花和迎春花,绚丽地绽放在海滨和街道两旁,花枝摇曳,迎风招展,美不胜收。

在这春意昂然的日子里,来到大连,就能感受这座与深圳一样美丽,又很不相同的北方海滨城市。第一个强烈的感受,来自这座城市的广场。

在大连这座城市里,广场星罗棋布,差不多一个挨着一个,是名副其实的“广场之城”。据介绍,大连全市广场数量多达70个,在全国乃至亚洲都是拥有广场数量最多的城市。

大连广场多,源于19世纪末建城之初的欧式城市规划。当时来自俄罗斯的设计者们,采用欧洲最流行的中心广场放射式规划格局,以广场为中心,街道从广场发散出去,再在附近规划次广场,街道再发散。所以大连的老城区,传统的十字路口基本是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圆形广场。

最先开始建设的是尼古拉耶夫广场,也就是现在的中山广场。尼古拉耶夫,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名字。以这个广场为圆心,10条街道向四面八方发散开来。

现在大连主城区的城市格局,基本保持了当年的规划格局。俄国人经营达里尼市7年,时间来到了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

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日本,经过一年多鏖战,战胜了强大的沙俄,特别是在对马海峡,歼灭远道而来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从而迫使沙俄退出辽东,取而代之。

俄国人退出时,一把大火烧了达里尼市政厅。今天大连俄罗斯风情街后面广场上,达里尼市政厅的老建筑遗迹还荒凉孤独地伫立在那里,似乎闲置已久。

所谓俄罗斯风情街,确切点说,是一条贩卖俄罗斯商品的步行街。据当地人介绍,这里销售的俄罗斯商品主要是三种:套娃、巧克力、割草机(剃须刀)。实地走了一遭,发现东西很便宜,但质量不敢恭维,其他号称俄罗斯商品的还有望远镜、披肩、化妆镜,等等。

这条街道两旁都是俄罗斯式样的建筑,不过基本都是后来仿造的。倒是街道两端,一头一尾,有两座建筑,应该是遗存的老建筑,即使仿造也是原址上仿造。特别是街尾那座充满沧桑的老建筑,就是当年的沙俄达里尼市政厅。

这座老建筑孤独地伫立在俄罗斯风情街街后的小广场旁,门窗紧闭,满目荒凉。

真心羡慕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光是这一座老建筑,就够人回味一辈子。想当年站在上海的多伦路,曾感慨,那条街上的孩子从打懂事起,就知道陈望道是谁。

因为陈的名字,就刻在那条街道的地上。这就是历史积淀,这就是文化底蕴。

俄罗斯风情街原来的名字叫露西亚町。露西亚是日语对俄罗斯的称呼。町,在日本是街区的意思。街口坐落着沙皇俄国东清轮船公司旧址。东清轮船公司是当年俄国建设大连城市及港口的主力。这座建筑建于1900年,是具有北欧木构架痕迹的德国民居风格建筑,还在使用中,现在是大连艺术展览馆。

日本人来了后,改“达里尼”为“大连”。日本人经营大连,基本沿用了俄国人的建筑格局。他们将尼古拉耶夫广场,改名叫大广场。大广场周围从1909年开始,陆续以欧洲风格建造了各种建筑,其中最早的要属大和旅馆,巴洛克建筑风格。

中山广场周边风格各异的欧式建筑,如今已成为大连市重要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并且全部在使用当中。尼古拉耶夫广场、大广场、中山广场,这座广场既是大连城市的起点和圆心,又是大连历史发展的见证者。

广场周圈一座座古朴又精美的老建筑,默默地伫立在那里,向人们讲述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岁月,讲述着这座城市的世事变迁。

中山广场,作为大连的城市名片,真的很美,美在历史的厚重,美在文化的多元。

大连火车站是座老建筑,建于日本统治时期的1935年,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火车站。目前仍在使用中。

日本人把侵占的大连和旅顺等中国领土统称为关东州,在这里设立关东军司令部,还有日本满洲铁路公司。一个负责军事,一个负责经济,一武一文,开始了在这里长达40年的殖民统治。

关东州也成为“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军部控制满洲、蚕食中国的桥头堡。其中满铁公司的调查课,是日本最大的调查机构,承担特务机关任务,大量地搜集整理中国的情报和各方面信息资料。

日本人在这里全面推行殖民文化,大连的中小学要学日文,灌输向日本天皇效忠思想。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苏联红军进占大连。

在大连市博物馆,看到三个特色街区,浪速町、小岗子和青泥洼。从介绍上看,这些街区特色鲜明,历史久远。但实际上,也许是没有得到有效整理保护,也许是早就淹没在现代闹市中。历史遗迹,古宅古街,这些东西,破坏不行,但不整理开发一下,也不行。

大连这座城市人文历史积淀深厚,但整理开发做得不尽如人意。很多老建筑,地图没有标注,沿街没有标识,如果不是偶然撞到,根本无从查找。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这种情况在南山旅游风情街一带,更为严重。

南山路一带,是当年日本达官贵人的主要居住区,同时也有很多中国军阀大佬及名人的故居。这里准确的名称,应该是日本风情文化街。也许是这个名字不招人待见,故称作南山旅游风情街。

这一带有张作霖的别墅、土肥原的住宅,还有大军阀孙传芳隐居的别墅。诸如此类的名人故居,还有不少。来到这里实地探访时,却发现无从探寻。既无标识,也无指引,问人也难问到。

之前在高尔基路,找寻郭沫若日本夫人郭安娜的故居,也是这种情况。高尔基路还以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和日式小楼出名,很久以前有一部反特老电影《东港谍影》,就是以那里为外景地。

苏联红军1945年占领大连后,中国共产党就在这里成立了公开的大连市委。当时中共大连市委书记,叫韩光,最后担任过中纪委副书记。直到1955年苏军从大连撤走后,大连这颗北方明珠城市,终于完全回到祖国的怀抱。

这就是近代的大连的历史。从1899年沙俄建市达里尼,到1905年日本人改名大连,再到1955年苏军撤离,半个世纪,风风雨雨,沧桑变换。这正是:达里尼、关东州,风雨沧桑五十载;旅顺口、大连港,近代强国梦一场。

大连近代历史还留下一张城市名片,那就是有轨电车。大连有轨电车历史非常悠久,始自1903年,由沙俄统治者建造。如今大连保留了几条有轨电车线路,既是城市交通工具,更是城市文化的一道景观。最著名的一条线路,是201路有轨电车。

电车车厢是全木质结构,非常厚实。车厢内,有很多关于大连有轨电车的历史图片。因为下面有铁轨,电车开行起来非常平稳。

外面水雾蒙蒙,车内乘客不多。在咣当咣当的电车响动声中,也许这是一班开往1903年达里尼的电车。

来自网络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shenghuo/4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