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文/胡兴宏 王洁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这种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其主要特征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是最适合未来与当今现代化社会需要的,应大力提倡,可以在校内外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运用。
  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在开放情境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获取知识,并加以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追随学习者的课程,学生的兴趣是课程的起点。从根本上说,这也是对学生个体的一种尊重,有利于学生学习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实现个性化学习。关注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利用周围现实的客观条件,撋钊霐兴趣,将兴趣转化为问题,以此作为探究的出发点,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研究性活动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积极尝试解决面临的问题,获得对学习自由和快乐的感悟。
  与通常的学科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不再只是由专家预先规划设定的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课程内容具有生成性的特点,它是在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中构建起来的。
  研究性学习是丰富学习体验的课程。它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亲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体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激发起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建立一种主动发现、独立思考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从活动与情境的视角来观察学习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者个人头脑中形成特定概念与技能的过程,而且还是在向社会开放的系统中,在人与人的相互沟通、对话与合作中发生的社会性过程,是一种情境化的社会实践。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
  研究性学习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课程。它将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融为一体,课程内容在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中构建,在师生
“对话”中不断生成。
  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关系发生了本质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也不再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聆听教师一再重复的事实与理论,而是怀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客观世界对话,在教师指导下彼此讨论与学习,共享认识现实的快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当然这种平等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是
“平等中的首席”。
  研究性学习创造了一种新的互动的学习文化,教师是学习者、研究者,是学生的合作者。在这种情境中,教师的工作定位也突破了以往单纯传授、灌输的模式,向引导学生创新的方向发展,
在更高层面上被师生接受。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yanxue/15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