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背景下高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规模在短期内的迅速扩大与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之间的矛盾。具体体现在:办学理念存在误区、社会认可度不高、经费不足、师资力量不足等。相应的解决途径有: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探索“双元制”办学模式等。
  【关键词】高职教育;问题;解决途径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在校生规模已经占据高校在校学生数的半壁江山,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存在着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问题。

  1 存在问题分析

  1.1 办学理念存在误区,社会认可度不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出路在于必须走产学结合、校企联办之路”,这虽然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在实际办学过程中,能真正做到的却较少。究其原因,即有学校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企业对高职教育认可度的因素。
  1.1.1 许多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学校组建和升格发展起来的。这些院校一方面办高职教育的经验不足,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生源不稳定、历史包袱沉重等问题。这些学校即使想真正走“产学结合、校企联办”之路,也要有一段过程。
  1.1.2 一些高职院校虽然有较长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也有一些专业实现了“产学结合、校企联办”,但是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评价和认可度使它们虽然想要办好高职教育,但更想通过努力把学校办成本科院校,似乎只有“专升本”学校才有出路。这些显然有悖于国家发展高职教育的初衷,也容易使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变形走样,难以真正显现办学特色
  1.1.3 许多企业没有认识到提高员工技能对长期占领市场的重要性,大多数企业非常缺少懂得培训的领导人和组织者,企业中可能提供的生产实习岗位也不够。因此,企业在与高职院校联姻方面远远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情。
  1.1.4 优秀生源的竞争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只是培养目标的不同而非学术层次的不同,因此高职教育同样期待和呼唤优秀生源。而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不高,客观上使高职院校成为接受一部分不具备高等教育条件的学生的场所,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属于“学习困难者”。由于高职院校招生批次放在最后,且收费标准不低,也使得一些成绩较好的本科“落榜生”不愿报考,不利于高职院校选择生源。加上招生政策客观失调,导致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稳定,注重短期效益,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的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1.2 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就客观要求而言,高职高专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对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要求较高,教学经费投入相对较多,办学成本不低于甚至高于普通本科教育。目前,高职教育多由省级以下地方政府举办,多未将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投入纳入财政计划,高职院校绝大多数为新建,底子薄,有的甚至债台高筑。由于经费投入渠道不畅,经费短缺,硬件建设跟不上提升层次和扩大规模的需要,部分学校办学条件达不到教学要求,办学质量难以保证。但主要依靠学费收入作为经费来源,若不扩大招生,生存尚且困难,还谈何发展?所以许多学校只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办学者面临着尴尬的两难境地。
  1.3 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目前各高职院校倍感困扰的不仅是教师人数的严重不足,生师比严重超标,而且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与高职教育要求差距明显,在学历和职称方面偏低。更为突出的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形成,80%的教师很少有企业和工程单位的工作经历,更多的老师是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的年轻教师,社会参与度低,缺乏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从客观来看,教师教学工作负担沉重、沿用本科院校的职称评聘标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都不利于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2 解决途径

  2.1 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包括准确的目标定位、正确的质量意识、鲜明的特色意识、强烈的学生本位意识和教育营销观念等。
  2.1.1 在目标定位上,除了要准确确定高职院校的总体目标外,还要结合一些特殊专业的特点,确定具有个性化的目标。
  2.2.2 在质量意识上,必须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模式,尽量克服规模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在专业设置上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应根据各自的教育资源优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办出特色专业、精品专业,培养各具特色的人才,增强学校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2.2.3 在学生本位方面,要以人为本,把学生的需要和成长放在首位,真正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思想观念。
  2.2.4 教育营销观念的核心就是要设置专门机构,经常性地对人才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和科学预测,贴近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在人才规格和数量上实现“量身定做”、“以销定产”。
  2.2 增加经费投入:中央和地方政府必须统筹高职院校布局,根据地域面积、人口数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高职院校设置密度,做到坚持条件,合理布局,同时应适度控制各学校的发展规模,走健康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地方财政落实教学基本建设经费若有困难的话,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增加高职院校的年度事业拨款,力争使高职全日制学生生均教育事业费不低于本科院校。高职教育发展顺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绝非权宜之计,因此,地方政府对高职院校的建设投入责无旁贷,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而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收取学费来自我发展。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既是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重点,也是最大的难点。惟有强大的教师阵营,才能发展专业,吸引生源,争取课题,多出成果,引来投资,才能提高学校的声誉、地位和办学效益。
  2.3.1 首先要根据办学需要,合理确定人员结构比例,大幅度提高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同时要有一定比例的外聘教师,为学校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2.3.2 第二,加快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科研教学并重,尊重劳动和首创,真正提高待遇,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示范作用,尽快形成骨干教师群体。
  2.3.3 第三,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工作的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同时积极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
  2.3.4 第四,在教师职称评聘上,不能简单的沿用本科院校的职称评聘标准,因根据高职教育对教师要求的特点,慢慢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师职称评聘体系。如必须有企业实践锻炼经历、是“双师型”的教师才能评聘高级职称等。从而鼓励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2.4 大力推进教学改革: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复合性、职业性的特点,为此,要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安排达到1∶1。同时,不仅要通过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数来表明重视实践,更要明确与职业能力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与能力考核目标和要求,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要求并举,水平同步提高。随着现代经济、科技和文化的高速发展,职业变动加快、知识和技能更新加速,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要从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出发,坚持以“知识为基础,实践为保证,能力为本位”;做到多案例、少灌输,多“黑箱”、少演绎,多实践、少理论;以培养学生的岗位(群)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合理安排教学,使能力训练与不同阶段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形成如下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
  2.4.1 构建新型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掌握各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培养一般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跨职业岗位的能力,以及在未来岗位上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2 培养学生的职业擅长。这是新的职业教育观念对高职教育提出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人爱好进行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勤钻研、善应用、能创新、会创业的职业能力,并最终在某一职业领域内达到高人一筹的技能水平。
  2.4.3 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要培养学生的敬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使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更能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市场经济的竞争,会生存,更能发展。
  2.5 探索“双元制”办学模式:
  “双元制”培养模式是德国实行职业教育基本制度和主要特点,也是德国推行职业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双元制”是同时在两个地点、有两个施教主体,学生的整个培训过程是在企业和职业院校完成的。学生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的三年,除了法定节假日,没有寒暑假,学生一半时间在企业、一半时间在学校。一般情况下,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在籍学生中,只有一半学生在学校学习。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教给学生必要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学生到企业培训进行必要的铺垫,辅导、提高学生在企业中培训的成果,解决学生在企业培训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任务。因此,“双元制”办学模式有以下特点:
  2.5.1 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 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得到了确切保证。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虽然我国目前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 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
  2.5.2 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 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 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 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这对我国多年难以解决的对口录用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5.3 同我国现行的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相比, 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更受企业的欢迎。以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标准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 应当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教育部大力倡导的“产学结合、定单培养”办学模式,实际上其理念和德国的“双元制”办学模式是相似的。高职院校可以以一些具备条件的专业为试点,采用“双元制”办学模式,来取得经验,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为职业教育发展闯出一条新路来。

参考资料: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shenghuo/11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