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和北京,你觉得谁是真正的科技创新之都?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自然是上海是科技创新之都。为啥呢?我来闲聊下吧!

按照国家战略要求,上海将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因此,从2015年开始,上海就开始为这一目标而开始建设,在上海本地新闻中,经常能听到科创中心这个词以及相信的新闻报道。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上海虽然离科创中心这个目标还很远,但是围绕这个中心的建设已经快速的运作起来,所涉及的科技领域也相当的广泛。目前已经在微电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类脑芯片、石墨烯等领域上线了6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

至于目前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一些成果我列一些数据。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可以说当今世界科技的最高水平体现,其涉及学科技术范围广,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不仅是国家高端制造能力的体现,也是全球高科技国力竞争的战略制胜点。至从要求建设科创中心后,上海开始在这一领域大力建设,目前可以说取得初步的成绩。

2016年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业规模首次超过封装测试业,上海自主研发的集成电路设备/装备也开始进入市场,填补产业链的重要缺环。2017年中微半导体公司MOCVD设备进入大规模产业化;新昇半导体初步打破我国大硅片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2017年10月开始已实现2.2万片的月销售量,安装产能已达到每月4.5万片。

此外,截至2017年全国有三分之一的新药是由上海研发。由《自然评论》杂志评出的2016年全球明星药物中,其中中国占了10个,但有6个是出自上海或上海参与的研发成果。至于航空航天就更不要说了,上海一直是这块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卫星、飞船等等设备,上海一直负责相当部分研发设计和制造。包括,C919大客机同样是落户在上海进行研发制造。

因此,从国家战略以及上海目前的布局建设来看,当前京沪谁是科技创新之都这个问题就已经很清楚了。未来能不能让我们国家彻底摆脱国外技术限制,避免类似中兴这样被卡脖子时间的再度发生,最终要靠的是高科技,靠我们自己的掌握核心技术。而目前上海所涉及的领域都是这些高端科技领域的,因此,科技创新之都自然是上海了。

感谢阅读,给点个赞鼓励下吧,欢迎关注【NB下载】,谢谢!

上海微电子十年研发经费只有6亿,人少钱少,光刻机进展缓慢,华为海思和中芯为什么不入股与其合研光刻机?

过去没有美国的封锁,国家对光刻机重视不够,不像航空航天核武器那样重视。民企的崛起也就是近10年的事,过去大概也没有财力去做这种事情,加上民企对于国企和研究结构合作也没有经验,因此敬而远之也是平常。

光刻机不是砸钱就能出来的,华为差钱吗?有钱为什么不自己研发?关键是没有技术,没有相关方面大量的顶尖人才

又一央企落户上海,如今已有8家央企,成第二总部基地,凭啥?

国资委网站公布的央企数量是96家,不过去年6月5日,国资委发布公告称将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列入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名单,这意味着目前央企的数量是97家。

央企作为“国企中的国企”,在国计民生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和支柱,是其他民营经济体所不能替代的。另一方面,绝大部分的央企,其规模较为庞大,业务遍布全国甚至全球各个角落,比如“三桶油”、三大通讯运营商,业务遍布全国、员工数量众多。也正是因为如此,央企总部往往能带动一个城市的经济、就业和税收,利好效应明显。

北京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以来都是各央企总部落户的首选地,比如在2019年左右,落户北京的央企总部足有73家之多;其次才是上海、深圳、广州、武汉、香港等一二线城市,但数量也仅有2-5家不等;其他诸如哈尔滨、长春、大连等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有一家央企总部就不错了;全国近300个地级市中,有央企总部落户的少之又少。

此前统计的央企总部落户地

央企总部过度集中在北京,这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也是过去资源高度集中的结果。随着近几年“疏解非首都功能”逐步推进,部分央企总部迁出北京也是为北京“瘦身”的重要一环。

那么哪些城市会接纳从北京迁出的央企总部呢?现在来看,雄安新区是一个备选地,雄安新区为此专门建设了“央企大街”,未来央企总部将向雄安集中,今年四五月份,卫星网络集团、中化控股两家央企就落户在了雄安;除此之外,部分央企还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城市落户,比如三峡集团在今年9月份就将总部迁回了位于长江沿岸的枢纽城市武汉。

又有一家央企落户上海,总数量达到8家此前上海已经有7家央企总部了,分别是交行、太平人寿、宝武钢铁、商飞集团、东方航空、中远海运和中国船舶。

在这7家央企中,前5家在很早之前就将总部落户在了上海,而中远海运、中国船舶则是在2014年北京拉开“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序幕之后才迁往上海的,时间分别是2016年和2019年。

落户上海的第8家央企总部是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在今年9月份,西电集团、南瑞恒驰、南瑞泰事达、重庆博瑞和国家电网下属的几家公司(许继集团、平高集团、山东电工电气集团)等7家集团公司重整整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电气装备集团,总部就注册在上海,注册资金1亿元,其中国资委持股2/3。

上海凭啥成为第二大央企总部落户地?目前上海的央企总部有8家之多,是继北京后的第二大央企总部落户地,那么上海凭啥成为第二大央企总部基地呢?

其实央企总部的选址并非易事,绝对不是一拍脑门就决定的事,除了各领域的央企有结合自身领域发展的苛刻要求之外,落户地至少应当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比如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高层次人才有吸引力、资本市场发达等等。而在这些方面,上海较北京并不处于下风,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北京,这是央企选址最为看重的。

当然,除了上述宏观方面的要求外,不同业务领域的央企还有自己的一些较为独特的条件,比如上文我们说到的2016年、2019年迁往上海的中远海运和中国船舶,除了看重上海的经济条件、人才层次等优势条件之外,最看重的当属“区位优势”,即交通条件。说得直白一点,上海处在长江出海口,又是沿海城市,水运、海运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以海运、船舶建造为主业的两家央企来说,选择上海为落户地再合适不过了。

具体到电气装备集团,它为什么要选址在上海落户呢?其实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点:

一是看重上海的国际化水平:电气装备集团的眼界可不仅限于国内市场,其目标是国际市场,未来要实现国际化经营,这就需要依附于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作为发展平台。而放眼全国各城市,上海的国际化程度是位于头部的。

二是看重上海的技术和人才:电气装备集团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技术和人才的加持,而上海在对人才的虹吸作用上,优势相当明显。

三是借助上海的资本:目前电气装备集团已经有4家上市企业,未来还要发展培育新的上市公司,这就要借助资本,而上海是国际金融城市之一,资本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又有自己的上交所,未来成功培育上市公司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写在最后:综上所述,除了行政功能方面,上海较北京差一截之外,纵观交通、区位优势、技术、人才、资本、国际化水平、知名度、资本市场的成熟度等各个方面,上海的综合实力在所有城市中可谓当仁不让,这也是各央企总部所看重的,因此才将上海作为总部的主要备选地。

目前上海以8家央企总部的数量遥遥领先于北京以外的其他城市,不过,雄安毕竟是“副中心”,承担着许多“非首都功能”,此前也有央企落户的消息,那么未来到底是雄安还是上海的央企总部多呢?拭目以待吧。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充分说明上海等地根本不是创新以及科技研发城市,其研发能力远不如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归根结底上海为代表的南方,吃的还是政策饭!福利饭!譬如上海金融的根本就是股票市场这是典型的政策饭。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yanxue/31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