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绘画形式,以当下科技的发展,以后发展和生存空间在哪里?

绘画以后是永远存在的,科学技术是无法取代的。而且,象科技一样不断的创新发展,科技越发展越需要绘画,绘画发展也能促进科技的发展,这就象火车轨道一样两个铁轨向一个方向前进!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无法拆散。

早在十五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为代表的天才画家们早就证明了这一事情。达芬奇认为绘画是一门科学,他还认为绘画主要方面是表现自然界的美,绘画的仼务是艺术地再现自然。达芬奇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去做的。他用毕生研究形体透视和人体解剖,用科学态度去做事,同时又用他研究的成果来帮助绘画。他光解剖尸体,具说达到了70至80具人的尸体,并且,画了大量的解剖图样本。这对达芬奇熟练准确画好人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事。几百年来,欧洲人都奉行着达芬奇观点,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创作,长达几个世纪。绘画形式终究是艺术,它有它自身发展的规律。

十九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发明了照相机,这时,有的画家惊呼到:"绘画死了!"然而,最后的结果是,绘画没有死,但以求真写实的传统绘画受到威胁。这时,新的艺术发展道路开起,印象派登上了历史舞台。特别是后印象派画家“塞尚"的出现,开启了各种现代派的形成,出现了毕加索等等的绘画大师,此时的绘画真的是百花齐放的状态!

二十世纪,特別是二十世纪末期,电脑的普及,也有人跳出来说:“绘画将死"这一幕跟照像机出现如出一辙。科技的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文明得到提高,这时更需要精神食粮,绘画形式应该是首当其冲的精神食粮。绘画形式有自身的优点而存在着,人们在绘画过程中能得到精神的愉快!

今后,绘画发展有几种形式存在。第一种,是基础绘画形式,主要培养人们绘画表达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基本的审美能力,这一部分应该说是绘画素养。第二种,为实用艺术设计服务的绘画形式。第三种,是绘画艺术创作形式。这三种,绘画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科技和绘画艺术是人类的创造,他们有联系,又有各自的发展,两者缺一不可,谁也取代不了谁,反而,却有互相促进作用。

您好,很高兴回答关于高科技和绘画的问题。在巴黎每年一度的世界四大艺术品交易大会FIAC上,我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用3D建模创作艺术品。

我家先生是做3D打印和VR虚拟现实的,而我是搞艺术的。我经常能体会到目前和将来,高科技对于绘画未来存在的危胁。但是,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看剑握在谁的手中,目的是什么。

就如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更加热爱和平一样,战争既摧毁世界,也加速文明进程。简单回顾一下历史,当中世纪末期刻版技术流传到欧洲以后,促进了文化普及。学习和拥有知识不再是特权阶级的特权。画家学习采用印刷术制作大量版画,使蛋彩画以及后来的油画有了幅产品,版画可以大量复制,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低廉,成为很畅销的艺术品种,也成为画家宣传的工具。印刷术对绘画是比较善意的,很快为绘画服务。

19世纪铅管颜料的发明也是一种技术,方便画家走出画室,到户外大自然中写生,催生印象派。

19世纪另一项发明,照相技术,对绘画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挑战。人物肖像市场受到很大冲击。因为画肖像手工费时,画家们个人能力也很参差不齐,用画的“肖似”这个标准来判断的话,照相术很容易被大众接受。照相术能大量快速生产出产品,肖像画则不能。

但并不是说照相术战胜了绘画,实际并没有,它对艺术是一次激励和洗礼。如果您注意看一下法国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的肖像画,比如《里维埃夫人像》和《里维埃小姐》,画中对沙发绒布的质感表现,及夫人小姐服装饰品的质感处理,比今天的高清像机拍出来的照片还要看似真实。

(安格尔《里维埃夫人》和《里维埃小姐》)

荷兰画派大师维米尔也是利用光学成相原理绘制作品。

(维米尔《倒牛奶牛女人》,《织花边女工》)

印象派和点彩派在色彩理论上当时就提出关于视觉真实感和客观存在的真实之间的差异。

这只是肖像画领域受到照相术威胁的例子。其他领城,比如神话题材,历史人物画,大型风景,各种需要发挥艺术家奇思妙想的作品,照相术变成驯服的工具。直到今天,我们搜集素材要么画速写、写生、要么拍照。和相片比起来,我们现场画的速写总能更好留住当时新鲜的感受。

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绘画。很多传统产业正在消失,但是艺术不会消失。绘画作为艺术表达形式之一,必定要自身改变,驯服高科技,使之为我所用。

用3D打印技术举例。3D技术的出现是制造领域的技术革命。在现实生活中,我看到的不是3D技术代替了绘画和雕塑,而是变成艺术家实现艺术创造的利器。这更需要艺术家有高度抽象的想像力。3D笔可以实现3维空间立体绘画,把平面绘画变成3维立体的艺术形式。我尝试过3D笔,很生疏,不好掌握,目前和用画笔绘画还有很大差距。

VR虚拟空间技术更是最近几年热点话题。虚拟空间展示某个场景,或再现某座博物馆展厅,都是一种革命。法国橘园美术馆曾用 VR 技术再现莫奈花园,在睡莲池里盛开着朵朵《睡莲》中的莲花、莲叶,每一笔静止的色彩都被制作成有3维深度的形像,我们在漫漫无边的绘画意境中畅游,那一刻绘画的震憾力大到难以想像。我想如果VR 中出现的是真实的花朵植物,反而不会让人这么惊异。

从3D打印和 VR虚拟空间技术来说,是需要和绘画接合,期待被艺术家驯服的。绘画的载体需要与时俱进。传统的架上绘画受众会越来越小,假设有一天,纸张消失,人工智能成为我们生活中必然存在,绘画赖以存在的媒介也必然和今天不同。绘画不再用笔,不再画在布上,不再画在墙上,但是我们人类只要还存在,对艺术的需求是不会消亡的。

总之,写实性的绘画生存环境将会越来越恶劣。充满想像力的作品需要改变形式迎接人工智能的挑战。说到底,人工智能是一种生产工具,艺术家要驯服它。

希望我的回答有参考价值,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谢谢!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shenghuo/32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