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的症状较为隐秘,排便习惯发生改变

高中生17岁就得了直肠癌,只能造瘘生活。

事情要从半年前说起,那时小杰总是感到肛门疼痛,并且疼痛感不断加重,但他没有引起重视。直到两个月前,小杰出现了鲜红色的血便,才到县级医院就诊。

通过肠镜发现,小杰的直肠下段有可疑肿物,怀疑是癌。于是转至当地的省级医院做病理检查后,提示是腺癌

最终一家人来到广州求医,医生通过肛门指检确认肿瘤距离肛门不到2cm,环绕直肠约3/4周,这种低位肿瘤能够保住肛门吗?

最终为了彻底切除肿瘤,小杰不得已进行了腹壁结肠造瘘术,意味着杰仔年纪轻轻,就需要带瘘生存。

而且杰仔并没有癌症家族史,年纪轻轻的他却被查出患有直肠癌,医生表示所有人都应该注重胃肠体检。

肠癌的症状较为隐秘,排便习惯发生改变

一、直肠癌大多被拖出来

像案例中杰仔这种情况,肛门疼痛症状持续半年并开始便血才去检查,此时肿瘤开始局部浸润,手术虽然很成功,但往后他也会过着不一样的生活。

肠癌并非突然发生的,往往是从正常粘膜增生开始,逐步形成腺瘤,而腺瘤在多种因素的促使下最终癌变,这个过程需要大概5到10年时间。

相关数据指出,有97%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前都并未做过肠镜,大多病患都和杰仔一样,平时并没有肠癌筛查意识,直到出现不适才前往就诊,也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肠癌的症状较为隐秘,也很容易和痔疮混淆而被人忽视,若出现以下五个症状,都要警惕并尽早做肠镜筛查:

排便习惯发生改变若出现排便次数增多、开始便秘或者便秘腹泻交替这些情况,应当怀疑是直肠癌肿瘤堵塞肠道引起的。

大便变形:平日大便正常的人若发觉大便突然变细,可能是肿瘤堵塞肠导致排出的大便变成细杆或扁带形。

疼痛、腹胀、消化不良:直肠癌常引起中下腹不同程度的疼痛腹胀感,早期症状多为间歇性,而到了后期则为持续性。

便血便血是肠癌最早期表现,出血量不多但主要是暗红色,夹杂黏液,会在大便时或大便后出现,与痔疮喷射状或滴状便血不同。

里急后重所谓里急后重,就是总是有便意,但是到了厕所却一点也拉不出,肛门坠胀十分难受。

二、结直肠癌,为何偏爱中国人?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为38.7万例和18.71万例。而根据世卫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数据内容来看,我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与死亡病例已上升到55.5万例和28.6万例。

与国外数据相比,我国结直肠癌的新发死亡病例都在逐年上升,而且年轻化的趋势也越发明显,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的刘德良教授表示可能与三个因素有关:

首先,现代年轻人更喜好高热量高油脂等不健康食物,不仅导致肥胖,也会增加糖尿病、肠病等疾病风险,而这些都是肠癌的危险因素。

其次,现代年轻人生活节奏普遍较快,作息不规律之余也缺乏运动,特别是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也都会增加肠癌风险。

最后,有研究指出环境中的有毒物质,还有滥用药物,都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系。

三、指检、肠镜都是早筛利器,你为什么不愿意做?

“肛门指检”你做过吗?有数据显示,肛门指检弃检率在30%至60%左右。

很多人抗拒肛门指检的原因无非是害羞,难堪,也有人认为这项检查“毫无用处”,在这里,必须要为肛门指检正名。

肛门指检的检查不用其他器具,经济、简便、速度快和侵袭性低都是它的优点,医生可以直观感受到中低段直肠是否有病变。

不过,对于全结肠筛查,还是建议以结肠镜为主要手段。

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说,通过结肠镜对息肉的检测率可达到95%或以上,早期肠癌的筛查率高达96%,可以分辨1~2mm的病变,还可以发现息肉的时候一并切除。

肠镜是诊断金标准,特别是50-75岁年龄层人群,若出现下列其中一种情况,都应当定期做结肠镜筛查:

  • 粪便潜血检测结果为阳性

  • 曾有UC、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或克罗恩病等癌前病变

四、保肛还是保命?直肠癌患者怎么选?

切掉肛门的病患,在肚子处引出肠子与人造口袋相连,因无法控制排便,所以需要长期携带人造口袋,可以说无论身体还是心理都遭受着折磨。

肠癌患者能不能保肛?其实关键看两个因素,一是肿瘤侵犯程度,程度越高越难保肛,二是手术前肛门功能,比如老年人或肛功能不全者,保肛手术反而会影响日后生活。

直肠癌的发病十分缓慢的,但我国绝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确诊都在中晚期阶段,因此预防是大于治疗,建议大家告别“三多两少”

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热量食物不可吃太多,运动和膳食纤维不可太少。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定期的身体健康体检。

总结:肠癌早期几乎无症状或容易混淆误诊,原本可能是小息肉,但趁你不注意,它悄悄长大,然后在某一天突然发难,所以在生活中出现便血、排便异常等情况,都应该积极就诊而不要存侥幸心理。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shenghuo/37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