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中西方饮食差异的文章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 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造就了中西 文 化的 差异 ,从而造就了 中西方饮食 文 化的 差异 。 中华饮食 以食表意、 以物传情,其 博大精深不可言喻。西方饮食精巧专维、自成体系。 自古以来, 中西方饮食 文 化的碰撞、交流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为人类 文 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俗话说“剑亦有弊也有利”,也就是说,在科学发达的今天, 中西餐饮仍就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点和弊端。 那么如何避免和剔除两者的缺点,如何改善两者的饮食结构, 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如何让 中西方饮食 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 献,是我们长期需要努力的方向。这里将简要从下面四个方面谈谈 中 西方饮食 文 化的 差异 。 一、 饮食观念的 差异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的饮食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 西方人 喜好小而精。对于烹饪食物, 营养性和美味性就是他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他们全力开发和研究食物在不同状态下的营养 差异 ,即 便口味千篇一 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而在中国的饮食 文 化中,对“ 味”的追 求 往往大于对“营养”的追 求 ,饮食的美性追 求 显然压倒了 理性——从餐桌上各式各样的菜色中就不难看出。 这种价值理念的差 别形成了中餐过分注重饭菜色、香、味的特点, 而西方人则自始至终坚持着从营养角度出发,轻视 饭菜的其他功能 二、饮食方式的 差异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 差异 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 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 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 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 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 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 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 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 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 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而在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 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 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 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 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 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 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 差异 更 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 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 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 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 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三、饮食对象的 差异 由于西方人普遍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 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 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 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 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 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 600 多种, 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 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 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 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 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 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 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 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 有人根据 中西方饮食 对象的明显 差异 这一特点, 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另外, 西方人喜欢一日多餐,这比中国人的一日仅二三餐科学。 从饮食结构上看,中国人每天进食的蔬菜比西方人多得多, 而西方人虽每天进食大量蛋白质, 但肠胃功能却因进食纤维素太少而受到影响, 因此消化系统的患病率及患癌率均大大超过中国;中国人喜爱粗粮, 而西方人偏爱精白粉等细粮。而实际上,粗粮所含 营养 物质要比细粮 多;中国人爱吃植物油,而西方人做菜喜用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 此外每天还摄入大量黄油。怪不得美国人心血管发病率特别高: 中国城乡居民都喜爱豆浆、豆腐、豆芽等豆制品,而西方人却往往“ 敬而远之 ”; 中 国人尤其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的居民爱食猪肝、肠、 肺等动物的内脏,西方人则无此爱好。动物内脏含有大量的胆固醇, 不宜多食; 清蒸食品营养物破坏较少。西方人喜清蒸食品( 营养物破坏较少),而中国则偏爱热炒(营养物破坏较多);西方 人 已意识到被称为“红肉”的牛肉、 马肉和羊肉等是导致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病因之一, 亦意识到红肉的脂肪也是前列腺癌及心脏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注意到一周吃一次红肉。中国的不少报刊也多次报道过红肉的问题, 但目前中国人却未能引起到足够的重视。 今天,中西饮食 文 化不断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互补。 现在的中餐已开始注重食物的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 而西餐也开始向中餐的色、香、味、意、形俱全的艺术境界发展。 通过以上的比较和论述,大家对 中西方饮食 文 化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和 认识。因此,在面对两种不同饮食 文 化的时候, 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有所取舍,切不可一味追 求 味觉上的享受 . 在此 我们期望中西餐饮 文 化在广泛的交流中优劣互补,共同进步, 共同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dalian/32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