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山村用什么词勾勒出全文的特点

说教材
  《小小的山村》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板块“美丽的乡村”的第一篇文章。它是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对坐落在山谷里的美丽的小山村的描写,抒发了对美丽的小山村的喜爱之情。语言质朴,用词准确,比喻贴切,首尾呼应。作者以问句开篇,用一个“山环水绕”就勾勒出了小山村的总体特点。作者运用贴切的比喻、拟人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小小的山村的喜爱之情。
  说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到了三年级,在阅读教学中,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注意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的能力。
  三年级的孩子,在理解分析以及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表述自己想法上还有所欠缺,教师还应做适当的引导;对于文章不理解的地方还不能有效地提出疑问,教师也应恰当的点拨。再加上我们平原孩子没见过大山,更没去过大山,对于一些句子理解起来确实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要给孩子们足够的朗读时间,让孩子读中感悟比教师泛泛讲解要有效得多。结合以上内容,我是这样确立《小小的山村》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的。
  说意图
  引入直接,直奔主题。本节课上我没有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因为我想打造一节与小山村风格一致的绿色、低碳的语文课堂。
  说目标
  通过品词析句,了解山村的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培养学生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感受山村的自然之美和语言文字之美,培养想象力。
  激发学生对乡村的喜爱之情。
  说难点
  难点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小山村的美,培养想象力。
  品读语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说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卡片,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对课文已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你能用词语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小山村是什么样吗?(小、美、山环水绕)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金波先生笔下的《小小的山村》去看一看那里如诗如画的美景吧!

二、抓住文章点睛的字、词、句,在品味中感受,在感受中品味。

  看似一个不起眼的字,一个并不明显的词,一句平淡的话,只要用心去体会,就会感到一个个的文字,就如一个个跳动着的生命,鲜活而又深邃。教会学生“从无字处读书”,就是透过有限的文字,去感知去发掘无限的内涵。本节课我让学生带着“小山村又怎样的特点”这一问题展开思考。抓住“你爱我们这山环水绕的小山村吗”这句总起句总述小山村的特点,再围绕“它那么小、不容易发现、峡谷里的声音、山村的建筑特点”等关键词语,理清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再抓住几个重点动词“铺、盖、砌、垒、贴、别”
体会作者用词准确,进而学习如何正确、贴切的运用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抓住“家家户户像贴在半山腰上,一层房子一层楼。”和“清泉在檐下流淌。”这两句话让孩子展开想象来感受大自然的独特美,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我们小小的山村,像一颗珍珠,别在大山的衣襟上”这一比喻句来感受山村的美和作者的语言美。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尝试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让学生聆听感受小山村的风光。感受文章所包含的自然美与文字美。

  三、分析研读,感受文章所包含的自然美与文字美。

  抓住重点,品读感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生进入了角色,他们的情感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通过默读、自读,引导学生找到重点语句,划出重点词语,把它们作为语言训练的依托点,引导学生组织、转化语言,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如:通过“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提领而顿、促使学生主动读书。从自主性读,到感悟性读,再到评价性读,学生自然的感受到小山村自然淳朴的美丽风光,此时课文的语言已积淀于心,进而转化为他们的语言背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研读将语言文字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扎扎实实的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理解和运用、深处的思维和情感”都得以多元协调的发展。

  我认为一堂好课应当是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应当尊重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以一种分类关心、个别引导、全员帮助的态度来积极营造和谐、互学、相帮的教学氛围,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我会为此而不断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kechuang/23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