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饮食是怎样的?有什么特色的汤品和菜品吗?

你好。我是三点水,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海菜的烹饪手法以红烧、生煸、滑炒、蒸、煨、糟为多。浓油赤酱是上海菜的最传统特征,意思是汁浓味厚、油重、糖重、色艳,多用以形容上海本帮菜的红烧类菜肴。草头圈子、油酱毛蟹、油爆河虾这些是老上海菜馆的必点菜肴,把“浓油赤酱”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上海菜又得天时地利之便,选材广泛,用料鲜活,讲究时令。四季分明的气候赐予了上海每季最新鲜的食材,比如说春季吃生煸草头、生煸枸杞头、刀鱼、回鱼,夏季吃清炒鳝糊、精蒸鲥鱼、水晶虾仁,秋冬季又有炒蟹黄油、虾子大乌参、青鱼秃肺等名菜。上海菜中渗透了上海人的性格,细腻温雅,清清爽爽,不温不火正是上海菜一贯风格,无不体现上海人的精细与精致。

1. 南翔小笼 —- 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鲜、形美著称。起始于清代同治,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对于小笼而言,自然新鲜的汁水是其精髓。吃小笼可先在底边上咬破一小口,吮吸两口汁水,然后将小笼入口咀嚼品味,如此既可尽1. 南翔小笼 —- 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鲜、形美著称。起始于清代同治,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对于小笼而言,自然新鲜的汁水是其精髓。吃小笼可先在底边上咬破一小口,吮吸两口汁水,然后将小笼入口咀嚼品味,如此既可尽

2. 上海生煎包 —- 上海生煎包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点心,据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特点为:皮酥、汁浓、肉香、精巧。轻咬一口,肉香、油香、葱香、芝麻香全部的美味在口中久久不肯散去。由于上海人习惯称“包子”为“馒头”,因此在上海生煎包一般被称为生煎馒头。

3. 大饼油条 —- 上海四大金刚之一和之二。一根油条一折为二,放在大饼中央;再把大饼对叠,油条就成了馅。小时候,早饭有油条蘸蘸酱油是改善的浇头。听父辈们说,如果每天早上都是一副大饼油条,再加一碗淡浆或者是甜浆,那就“资产”得一塌糊涂。每天早饭有“四大金刚”,曾是那时一个小康的理想。

4. 咸豆浆 —- 上海四大金刚之一。咸浆里有油条片、榨菜末、虾皮、葱花——过去还有紫菜,加一小匙兑了一点醋的鲜酱油。豆浆煮得烫嘴,加上高冲而下的姿势,碗里的咸浆就会起花。喝起来不光味道鲜美,而且赏心悦目。

5. 糍饭 —- 上海四大金刚之一。用粢饭包热油条捏紧,或可加其他配料,如:榨菜等,热吃甚美,且经济实惠。用糯米蒸制成饭,裹油条包捏而成。特点软、韧、脆,边吃边捏,别具风味。

6. 包脚布 —- 所谓“包脚布”,就是鸡蛋饼夹油条,里面再加甜面酱抑或辣椒酱、适量的榨菜、香菜,包起来象旧时的铅笔盒一样,是上海街头的经典小吃。

7. 锅贴 —- 追根溯源,锅贴可算饺子的堂弟,但人家锅贴是坚持生胚下锅,不光用油,还要用水,洗桑那一般“蒸腾”几个来回才成为熟物,所以锅贴吃到嘴里皮子有股僵感。 在上海,要吃到口味正宗的锅贴一定得拜访那些藏匿于街角、弄堂口的点心铺,他们通常很专心,只贩卖一两种食物。

8. 糍饭糕 —- 从前,走到上海的哪条弄堂门口,都会遇见卖糍饭糕的摊子。捧着烫口的糍饭糕,从一条一条的弄堂里穿进走出,吃完一块糍饭糕,目的地就到了。刚从油锅里被撩出来的糍饭糕,金黄色的外皮上一个个可爱的油泡争先恐后地“滋滋”爆破。咬一口,外层是很厚实的香脆,内层是雪白烫口的软糯糍饭。

9. 水晶虾仁 —- 曾被评为“上海第一名菜”。清炒虾仁不加任何配料,满满一盘虾仁,鲜明透亮,而且软中带脆,奇香四溢,晶莹剔透,赛如明珠。

10. 红烧肉 —- 著名美食家苏东坡先生说的:少着水,慢着火,火候足时它自美! 红烧肉做不好,往往又硬又水。而做得好的红烧肉,每一块都包裹着浓郁的酱汁。肉皮和肥肉部分是绝对的主角,一定要软软的、烂烂的、滑滑的,放到嘴里只轻轻一抿就能化开。瘦肉部分作为配角一定要瘦而不柴,不能塞牙。尝一口,肥而不腻、酥而不碎、甜而不粘、浓而不咸。

希望您会喜欢,我是三点水,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1)上海饮食文化:

上海从十里洋场到东方明珠,百年东西方文化碰撞、融合,形成今天海派风格的饮食文化。

杏花楼、洪长兴、凯司令等一批老字号,是一代代上海人最甜最香的回忆。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dalian/26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