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夜市改到何时开?

原定于今天同期与市民见面的台湾“士林夜市”,将因故延期。“调整后,目前初步选址在杨浦区,力争在‘十一’黄金周期间能够顺利举办。”相关负责人昨天在采访中表示。

按照原计划,在今天起开幕的上海民族民俗民间博览会暨台湾民俗文化旅游馆展示上,台北“士林夜市”、高雄“六合夜市”等将首次来到申城,市民足不出沪,就能一品原汁原味的台湾夜市风味小吃。据透露,之所以该项目延期举办,主要是因为八万人体育场限制“明火”等安全方面考虑。

据悉,目前主办方正积极筹措联系,最快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申城市民就能在家门口,如愿大啖地道的台湾美食

台湾人与大陆人的饮食有什么区别?

自然有区别的,一方水土一处习惯,也包括饮食。

台湾饮食文化以福建闽南饮食文化为主,但又结合了中国大陆各地的饮食文化特点,形成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梁实秋先生曾说“台湾地区之饮食本属闽南系列,善治海鲜,每多羹汤”,这也许是因为台湾与闽南地区仅有一水之隔,地理环境与气候物产相似的缘故,而台湾的先民又大多是从福建省的漳州和泉州移民的,因此很容易在台湾早期的饮食文化中看到闽南的地方风味。然而1949年带去了大陆各地的风味菜,从此,大陆各大菜系就在宝岛得以发扬光大,逐渐形成多元而且独特的“台湾菜”文化。

民以食为天,每个地区都有与众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味觉倾向,而各自将这些精妙的技艺发展成了一种习俗,一种文化,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吕氏春秋・本味》)。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泛、烹调技术的精致而闻名于世。

台湾客家文化的饮食文化

客家美食可说是台湾客家文化的代表项目,客家文化重建运动的过程中,也把客家美食当成客家文化的中心价值之一,每一个客家运动的场合,都会有几项特定的“客家美食”,早期有“粑”,近期则是擂茶,这两个兼具美味与现场表演双重效益的饮食文化,或多或少鼓舞了更多人参与了客家文化。一般而言,客家饮食多以传统的“咸、香、肥”三个原则,描述客家人的饮食特色,然而,这样的特色,或许是非客家人在客家庄作客时,体会到的庆典式饮食场面,至于传统客家人的家常饮食,反而是非客家人较少碰触的简单与素朴风貌,甚至,还有勉强仅可裹腹的程度。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习惯的改变,客家饮食也与时俱变,客家传统的家常风味重新受到肯定,一跃而成为周休二日的旅游宠儿,约略可归纳出几个特色:保持食物原料的原味、特别擅用香料与沾酱、具有独特的酱渍食品,最重要的是,每个乡镇,甚至村里,都可以找到特属地方与主厨风味(或称之为“有妈妈的味道”)的客家美食,值得大家一村又一村、一乡过一乡,追寻各地客家美食。
除了从传统出发的现代客家饮食之外,台湾客家人在战后还吸收了来自大江南北的饮食文化,发展出许多风靡饮食市场的城市美食,例如,从桃竹苗地区移居大台北地区的客家人,改良了源自中国北方的面食风味,创造美味可口的“永和豆浆”,近年来甚至成为风靡海内外的都市美食。
客家人在饮食文化的表现,一方面追溯传统,吸取养分,开创生机;另一方面则敞开胸怀,广纳各地饮食风味,紧紧地掌握了现代人的口味,秉持朴实的风格,共同参与了台湾美食创造的行列。

原创文章,作者:晴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grdx.com/shenghuo/30428.html